这回真的是吃饱喝足了,摸摸自己吃的圆滚滚的肚子,还是觉得不能马上休息,先运动一会儿就当消食了。老话说的好呀,“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首先当然是去继续收集合适的木棍和柴草,还有半条乌鱼放在那呢,这个天气不能把未处理的食物久放,所以等到中午就得把它给祭进五脏庙里了事。
感觉收集的差不多了,连晚上的篝火用的燃料都收集够了,这才朝水边走去?去干嘛?当然是玩泥巴啦。呃,不是,是选陶土去。尝到了甜头,又感觉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胖子当然要趁着在兴头上,多烧上几回陶器过过瘾,正好也解决了生活上的便捷问题啊。
还是到上次挖陶土的湖岸坡地,选了一些细腻纯粹,含杂质比较少的泥土,就近在湖里打水和泥,感觉上这个跟和面也差不多,干了就多加点水,稀了就再加点泥,来回不停的揉压按搓。
还要添加一点陶粉,这是在微信视频上看的,那个国外的雨林里的小哥在烧陶时候说的诀窍,加一点旧陶器的粉末进泥坯里,烧出来的效果会好一点,别问为什么,视频上没说,胖子也不知道原因。这还是他想了半天,一点点回忆视频内容才想起来的。本来嘛,这次真的能烧出陶器来,而且还能用,胖子自己都已经是惊喜万分,觉得撞大运了。
把那个烧裂的盘子和陶盆捡过来,放在表面比较平整的大石头上,然后用湖边的卵石慢慢把陶片砸碎,最后砸成粉末状的小颗粒,跟做碳粉的步骤差不多,只不过要花更大的力气和更多的时间罢了。最后把砸好的粉末颗粒混进陶土里,接着继续按揉,好让陶土和碎粒粉末混合均匀。
这次胖子特意多弄了点陶土,活好了几个大泥团,一一搬到昨天堆烧的地方,然后就开始坐在地上玩泥巴吧。和昨天一样,先搓条,再盘筑。这次胖子决定把盆做大一号,基本跟家里能装下一只整鸭的砂锅差不多大,一次也能多装点食材,一定要记得装上把手,不然到时候又没办法端起来。
想了想,这次胖子一连捏了三个陶锅出来,体量大了,又有把手了,好像应该叫陶锅了?有了三个坯子,怎么都不至于三个全烧坏吧?那也太点背了。对了,还要把泥条粗细控制一下,省的做出来的厚度太大,重量也过大,不过把手附近的厚度保持不变,不然怕受力的地方变的脆弱。
还有勺子也别忘记了,早上时候就是没勺子喝水喝汤,只能等温度降下来以后端着盆子直接喝,洒了不少在身上。这个要多做几个,现代的瓷勺子都动不动就碎,何况是胖子这个新手中的菜鸟做出来的东西。
盘子还要不要了呢?要不做几个?对了,还要再做几个碗,这样才能找回习惯的感觉。本来一个碗也就够了,但是怕烧坏了,干脆多做几个算了,有备无患嘛,反正原材料也多。
都做好了,还差点什么?看看还剩下最后一个活好的泥团,估计错误,备料备多了。扔掉吧,又有点可惜,毕竟揉了半天了。要不再做个什么?或者,就像那个视频里的外国小伙一样,做个装水的大点的家伙?有点像越野车里的塑料桶的造型,大小也差不多,看上去只比塑料桶要略小一号。
就做这个吧,胖子打定主意后,继续开始搓泥条。先盘成一个圆饼,这是做底的,然后沿着边沿向上盘筑,这是桶身部分。桶身与底面部分一定要连接好,胖子为此还特意多抹了一遍泥。考虑到水的重量问题,底面和桶身下部的厚度都相对较大,希望这样能更牢固一些。
然后就是把桶身盘高,胖子也不知道要多高为好,反正把多出来的那个泥团用完了就算事。当然,越往上桶身的厚度就越薄一些,不然这陶桶也太笨重了。考虑到自身的重量,到时候还要装水,再加上烧造的温度又达不到那么高,所以就没有装把手了。大不了直接用双手抱着呗。
好了,都做完了,暂时收工。这些泥坯还要晾干呢,一个是视频上看的,一个是胖子见过人家制砖。现在在建筑工地上使用的都是混凝土砖、粉煤灰砖等等新型材料了,因为国家为了保护土地,特别是保护耕地,明令禁止使用粘土砖,更不允许取土烧制,所以见过的人不多。
但是十几二十年前,好像全国各地到处都可以看到高大的红砖烟囱,那都是为了烧砖的窑炉用的,这样的生产场所有个专用名词叫“轮窑厂”,也就是指烧砖的。第一步就是制坯,当然到了后期已经是全自动的机械制坯了。做好的砖坯要一排排的码好,盖上草毡等,要晾干好些天才可以进窑烧制。所以轮窑厂里面或者门口,基本都有很大一块空地做晒场。
因为知道砖坯要有晾干的这道工序,所以胖子决定把做好的陶坯也晾上一段时间,估计砖坯与陶坯的原理差不多?反正也不晓得要晾干多久,按照昨天的经验看,一天的功夫也差不多了吧?毕竟现在夏天气温高。
对了,既然是晾干,好像是不适合暴晒的吧?不然那些砖坯上为什么要盖草毡?有的轮窑厂里还有专门的塑钢瓦大棚遮阳?好吧,于是胖子摸摸脑袋,决定照葫芦画瓢,也去附近砍了好些带叶子的树枝,覆盖在做好的那些陶坯上遮阳,这样既能通风,又不至于暴晒了吧?也不晓得有没有什么用,反正他也完全不懂这个,就瞎折腾呗,慢慢攒经验就是了。大约是这两天的连续吃饱肚子,让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