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捺钵王朝之辽圣宗>第一百一十二章 九品殿直

这时一队侦骑从西边扬尘而来,一名小校跑上土丘,气喘吁吁报告:

“报告圣上、丞相、大帅,祁州攻下来了!”

祁州在瀛州西南一百余里,在大军攻打瀛州的同时,萧挞凛派出偏师巡扫周边。祁州是南下的重要通道,由萧排押率领的一路兵马负责。

“太好了!陛下,这正合了刚刚商定的部署。”

几天来久攻瀛州不下的阴霾由于调整了战略,加上祁州的捷报驱散了大半。第二天,契丹大军挥师南下,铁骑深入深(今河北省衡水市)、冀(今河北省衡水市)、贝(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州。

与此同时,山西战场和契丹大军的背后也发生了许多战斗,但是规模有限,对战局没有发生大的影响。

九月底在雁门关以西的岢岚,契丹一支数千人的军队攻入宋境草城川,被宋军击退。十月初,宋府州知州折惟昌进攻契丹朔州,杀掠一番,扬长而去。十月底,西路据守保州的张凝和守北平寨的田敏得到从背后骚扰牵制敌人的命令。他们各自手下都只有几千兵马,但乘着契丹大军南下边境空虚,勇猛地杀入易州。虽然有所收获,但却旋即被守军击退。

除了河北大平原上的军事行动,另一条没有硝烟的战线也在加紧行动。

御驾亲征的准备在加紧进行,寇准等天天催圣驾早日启程,可是都被毕士安和王继英以护驾兵马太少挡住。全国各地都奉命向河北紧急调派军队,但一时难以齐集。王超的十万大军在定州仍是动弹不得,如同一川浩荡大水阻在咫尺之西,眼看东边熊熊烈火却不能拿来扑救。到了十月中旬,瀛州危急,瀛州以南的河北大地燃起遍地烽烟,形势越发紧急,赵恒无奈,终于下令命王超大军离开定州开赴东边战场。然王超大军却迟迟不动。无论是赵恒还是枢密院都不能强令催促,只能让王超自行审时而动。因为一旦大军离开坚硬的城堡,就有可能陷入契丹人的野外埋伏,成为虎狼口中肥美的猎物。十万兵马一朝覆灭,损失无可挽回,谁也不愿承担这样的罪责。

十月十六日这天,早朝后众臣退下,赵恒留下宰相毕士安,蹙着眉头对他说道:

“朕的信送出去二十多天了,怎么还没有回音呢?”

这些日子里,赵恒掰着指头算日子,每天都如同百爪挠心焦急不安。他不是第一次对毕士安说这句话了。这样的话他不敢对永远斗志昂扬的寇准说,也不方便对忙于调兵遣将的王继英说,只能对这位比他年长三十岁,有着温厚长者风度的首相不厌其烦地唠叨。

毕士安也同样着急,他没有像王钦若那样公开主张后撤避敌锋芒,但面对无兵可调无险可守的焦头烂额局势,他没有必胜的信心,认为和谈弭兵不失为稳妥之策。他按耐住自己的焦燥,安慰皇帝道:

“陛下不用急。俗话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到处都在打仗,信件递送不容易。回信可能已经在路上了。”

“毕爱卿,你说朕的信是不是把话说得太含糊了,只是让王继忠转达朕有息战安民之意,没有直截了当地说同意和谈。唉,说得太含蓄了。既然是契丹主动提出谈判,朕就应该积极相应。将来说起来总是契丹首先求和的,朕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会不会契丹贼以为朕并不真心想谈呢。是你拟的稿子,真是的,契丹粗人,何必跟他们绕圈子呢。”

毕士安心里好笑,那封信字斟句酌是皇帝和众位宰执共同敲定的,自己根本决定不了。说道:

“那样说已经是很明确地表示同意了。必不会引起误会。”

赵恒又说:“真应该直接答应派使者去,省得王继忠中间传话耽误时间。你看看,如今贼寇已经打下祁州,打到深、冀,下面就是贝州,咱们从贝州到黄河,除了各自守城的,只有三万机动兵力,怎么能阻挡契丹的虎狼之师呢。寇准天天催朕亲征,朕不怕死,可是万一御驾陷入敌手,谁来指挥天下抗敌?大宋岂不是要亡国了。”

这也正是毕士安所担心的,开战一个多月,决定御驾亲征更是一年多了,可是赵恒稳稳呆在开封不动,就是因为有毕士安这样的一批重臣坚持御驾绝不能轻动,亲征之前必先调集足够兵力能够保护圣驾万全。他说道:

“陛下说得对。皇上身系天下,不可以不惧安危。这一次如果得到契丹回信,就是该立即派出谈判使臣。”

赵恒站起来在殿中转悠,搓着手道:

“但愿今天能有信来。”

话音刚落,就见值守殿外的太监手里捧着一封信笺,弓着腰趋着碎步急促走了进来。赵恒迎上去急问:

“哪里的信?”

太监道:

“石普的信,按照皇上的吩咐,他的信都最快送给陛下。”

赵恒接过来立即打开,看了一眼就眉开眼笑,声音也变得轻快起来,对毕士安道:

“太好了,王继忠请求派遣使臣前去谈判了!”

毕士安也松了一口气,接过信来,一看之下却蹙起了眉头,道:

“不出陛下所料,他们果然借王继忠的口提出了关南土地要求。并说已经兵围瀛州,咱们答不答应瀛州都是它的。”

所谓关南土地就是瓦桥关、淤口关、益津关、三关以南的瀛莫二州。这封信发出来的时候围城刚刚开始,现在瀛州契丹军已经撤围,写信的时候契丹人没有想到是这个结果。但赵恒同样也还没有收到瀛州解围的消息。但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二章 九品殿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