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青春校园>九重娇>第四百四十章 丰收

“朕看你说的这个代田法,很有畎亩法的味道,却比之更加高明。

播种于甽中,苗生叶以上,稍耨垄草,因隤其土,以附苗根……每耨稍附根,比盛暑,垄尽而根深,能与风旱……

妙啊。实在是妙啊。”

畎是沟,亩是垄,畎亩法也就是一种垄作法。

所谓畎亩法,是在春秋战国时盛行的耕作方法。

用一句话便可概括其内容:上田弃亩,下田弃畎。

上田弃亩,是说: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样就有利于抗旱保墒。

下田弃畎是说,在低田里,作垅,把庄稼种在垄上,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

而赵过提出的代田法,就是脱胎于此,却又明显高明先进许多。

他提出一亩地里作三条沟、三条垄,沟和垄的位置每年互换。

将种子播种于沟中,不受风吹,可以保墒。

等到苗发芽长叶以后,结合中耕除草将垄土壅苗,其作用是防风抗倒伏和保墒抗旱。

垄和沟的位置逐年轮换,以原来的圳为垅,原来的垅为圳,使同一地块的土地沿圳垅轮换利用,以恢复地力。

代田法每年都要整地开沟起垄,等到出苗以后,又要通过中耕除草来平垄,将垄上之土填回到垄沟,起到抗旱保墒抗倒伏的作用。

如此这般,可使土地部分利用和休闲轮番交替。

还可使在肥料不足情况下,让地力能得到自然恢复和增进。

赵过听陛下说起自己的代田法如此推崇,心下激动不已,脸涨得通红。

“关中降雨少,春旱多风,极其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苗。

沟里能保持住一定的温度和水分,将种子播种在内,有利于出苗。

苗出土后,在沟里也可减少叶面蒸发,使生长健壮。

中耕除草时,将垄上的土培壅在作物根部,直至垄平为止,这样作物根部深下,能吸收更多水分,则可耐风、旱和抗倒伏。”

说到这,他颇为自豪地道:“草民在关中雾庄村推行此法,一亩最少增产一石以上,好的可达二石。”

刘彻大惊,他自然能想象到更为先进的耕作法能促进产量,却没想到几乎能翻倍啊。

若是在天下推广开来,便是逢着灾年也可保温饱。

赵过见天子眼中尚有疑云,便道:“陛下若是不信,草民可为陛下试验。”

他对自己的代田法信心满满,自负的很,年轻人一往无前的锐气展露无遗。

刘彻当即便准了,叫他便在宣室殿外殿前的空地上试验。

不过半月后,赵过便拿到了需要的改良农具──耦犁、耧犁,开始耕作起来。

阿娇好奇的很,领着两个孩子去看了。

回来大为赞叹地和刘彻说起:“你没去看看,赵过领着人耕地快得吓人。

你划给他的那块地足足有四顷多吧,大半天就耕完了。

光是如此省时省力,就对天下农桑是项幸事。”

刘彻也来了兴趣,第二天亲自去看了播种。

播种赵过用的是他自己改进的可以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一人在前面牵牛拉着耧车,一人在后面手扶耧车播种。

用阿娇的话来说,果然快的惊人。

他便又特意去看了头天赵过拿来耕地的耦犁,叫人演示了一遍后便立马醒悟了其中关键。

耦耕是由二牛合犋牵引﹑三人操作的一种耕犁,一人牵牛﹐一人掌犁辕﹐以调节耕地的深浅﹐一人扶犁。

犁铧较大﹐增加了犁壁﹐深耕和翻土﹑培垄一次进行﹐可以耕出深一尺﹑宽一尺的犁沟。

耕作速度快相当之快,若是逢着春雨连绵时不至于误了农时。

如此看来,还真如娇娇所说,便是不能增收也是天下农户的福音了。

只是要等到秋收才能见着结果,目前只能耐心等着了。

最后一丝春光散尽时,初夏便踩着高高的宫阙而来。

庭中松柏的叶子绿的直反绿光,叫人触目生凉。

花也开的还热闹,但到底如今的主旋律已然变成了绿意盎然,花自然也就黯淡了许多。

入了夏后,出了件叫刘彻极为高兴的事情。

匈奴的内争终于有了结果,左谷蠡王伊稚斜攻破军臣单于太子于单成为新一任单于。

于单率残部奔逃,刘彻得知后想着张骞匈奴妻子伊芙雅同于单的关系,便派遣夫妻俩前去劝降。

于单再三权衡后,又听了汉使的保证,终于降汉。

刘彻很高兴,封于单为涉安侯。

但没高兴多久,于单就暴病而亡,彼时刚入秋。

于单太年轻,甚至还没来得及留下血脉,朝廷封下去的侯国只得又收回来。

刘彻为这大发雷霆,他三申五令地强调过于单的重要性。

于单是匈奴人降汉中地位最尊贵的,他有意把他树立成一个典型,让更多的匈奴人看到降汉的待遇是什么。

但现在不过数月,于单就死了,怎么能叫刘彻不震怒非常。

偏偏一层层地排查下去,还查不到一点人为的蛛丝马迹,最后只得对外公布个水土不服。

天子不快,宫中自然乌云密布气氛紧张。

好在秋收过后,宣室殿前的四顷多地所得实在喜人,几乎是数倍于常法耕种的土地。

天子立时就消散了怒气,重赏了赵过,并任命他为为搜粟都尉。

又令在公田和命家田进行示范,其后,边城、河东、三辅、太常民皆行代田法。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章 丰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