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仙侠修真>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第83章 辛弃疾(三十首)(1)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简说】

这是一首中秋词。上片问月。问为何白发早生。这与陆游《长歌行》中“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的句意相似,是由于功业未就、白发欺人而感到十分忧虑。下片写乘长风、上月宫,斫去树影婆娑的桂树,使人间清光更多。这里是有所寓意,如周济就说:“所指甚多,不止秦桧一人而已。”(《宋四家词选》)则斫桂乃是暗喻去除朝廷奸邪之辈。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1

望飞来、半空鸥鹭2。须臾动地鼙鼓3。截江组练驱山去4,鏖战未收貔虎5。朝又暮。诮惯得6、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7。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8。人间儿戏千弩9。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10。堪恨处。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注释】

1叶丞相:即叶衡,字梦锡。孝宗淳熙元年春叶衡自建康被召至临安,为右丞相,次年秋罢相。辛弃疾是由叶衡推荐而被孝宗召见,任仓部郎官。本词应是辛弃疾到临安后所作。

2这句是以鸥鹭来形容汹涌而至、上下四溅的白色浪花。

3须臾:一会儿。鼙(pi皮):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句写涛声如同万人击鼓,震动大地,转眼间滚滚而来。

4组练:古代乘车的战士用阔带(组)缀甲,称“组甲”;步行的战士用白练缀甲,称“练甲”。见《左传·襄公三年》。组练连用,本指白色服饰的军队,这里指白浪。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诗:“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鹍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这句说江水被拦截,浪花犹如千军万马涌过山头。

5鏖(ao敖)战:激战。貔(pi皮):古书中所载的一种猛兽。这句说浪涛如同激战不停的猛兽。

6诮(qiao窍)惯得:简直纵容得,这里指练水性。

7吴儿:《武林旧事·观潮》:“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之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沂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蹙(cu促):同“蹴”,踩。这五句是形容踏浪吴儿手持红旗,鱼跃而上,足踏浪花翻舞。

8长鲸吞吐:《吴都赋》:“长鲸吞航,修鲵吐浪。”这是形容潮来和潮退时的水势。

9千弩:《宋史·河渠志》:“梁开平中钱武肃王始筑捍海塘,在候潮门外,水昼夜冲激,版筑不就,因命强弩数百以射潮头,又致祷胥山祠,既而潮避钱塘东击西陵,遂造竹器积巨石,植以大木。”这句是说以千弩射潮是如同儿戏(认为潮是射不退的)。

10《太平广记》卷二九一“伍子胥”条:“伍子胥累谏,吴王赐属镂剑而死。……自是,自海门山潮头汹高数百尺,越钱塘渔浦方渐低小。……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这句是说滔天大浪的倦乏(指退潮),是因为乘素车白马的伍子胥要东去。

子胥冤愤:指伍子胥劝吴王拒绝越国求和及停止伐齐,被吴王赐属镂之剑而死。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属镂:剑名。这两句是由观潮而产生的感慨,认为伍子胥因忠谏而死是千古冤愤。

谩:徒然。陶朱:即范蠡,曾献西施给吴王。他在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携带珠宝出走,改姓名为陶朱公,以经商致富。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又相传吴亡后,范蠡与西施同舟泛五湖而去。杜牧《杜秋娘》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范蠡曾自号鸱夷子皮)。”这三句接功名自误之后,联系伍子胥功高而受戮事,认为这是范蠡功成而退隐的原因。作者于此用“自误”、“谩教得”表示同情和遗憾。

【简说】

北宋潘阆、苏轼都写过观潮词,其中颂扬了吴儿踏浪为戏的灵活勇敢。而本词,先是纵笔极写江潮之盛,并用鸥鹭、鼙鼓、组练、貔虎等形容浪涛的汹涌。然后展示出江南踏浪儿的绝技。以下述史事,以吴国伍子胥因进忠谏招祸冤愤而死,越国范蠡则能功成身退,说明功名误人,不如早作退隐之计。这是作者因不受重用而发的愤激之语。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

郁孤台下清江水2。中间多少行人3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5。山深闻鹧鸪6。

【注释】

1造口: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有皂口溪。皂口即造口。据《宋史》等史书记载,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侵,一路由金兀术率军占领建康、临安,并追击高宗,侵扰浙东。另一路金兵从湖北大冶间道袭击洪州,追踪隆祐太后至太和县,隆祐退往虔州(治所在今江西赣州市)。罗大经《鹤林玉器》卷四则说:“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当以《宋史》等为准,即金兵实未到造口。

2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县西南,是形胜之地。赣江经此向北流去。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一名清江,此处指贛江。

3行人:指金兵侵扰时流离失所的人民。

4长安:借指汴京。两句是说在台上遥望,由于被群山遮蔽而看不见汴京。

6愁予:使我愁苦。《楚辞·九歌·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注云:“予,屈原自谓也。”


状态提示:第83章 辛弃疾(三十首)(1)--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