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仙侠修真>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第83章 辛弃疾(三十首)(1)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后自号稼轩居士。小说/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时(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他毅然投身于战斗,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济南以南举起了义旗,随即又率领队伍加入了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担任“掌书记”之职,掌管书檄文告。

在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兵北还后,辛弃疾向耿京建议去与南宋取得联系,以便配合作战。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正月,耿京派贾瑞、辛弃疾等南下。在他们离开后,起义军中发生了变故:叛将张安国暗害了耿京,投降于金,起义军大都被遣散。辛弃疾等在北还途中(海州),得知张安国叛变及已被金政府任命为济州(今山东巨野)知州的消息,就约了起义军五十多人骑马驰至济州,闯入张安国营中,把他绑在马背上,并宣称大军即将来到,劝大家起而反正,当场响应的有万余人。辛弃疾带了这上万人马南下。

辛弃疾回南方后,南宋朝廷任他为江阴签判。次年即孝宗隆兴元年(1163),主战派张浚被起用,由于符离之战失’败,主和派在政府支持下罢张浚、撒战备。辛弃疾曾在1165年上《美芹十论》,建议朝廷积极备战,待机收复失地,但未被重视。几年匆匆过去,他又于1168年被授以建康府通判这一闲职,这时他心情之沉重亦可想见。

在1170年,辛弃疾曾向南宋抗金名相虞允文上《九议》,提出有关恢复中原的建议,极言抗战之必要。这以后,他曾在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任地方官。自1182年到1203年,这段时期主要退居上饶家中。

1203年夏,辛弃疾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次年春初又改命他任镇江知府。这时正值韩侂胄执政,想借伐金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辛弃疾一方面断言金国必乱必亡,另外也指出不能草率从事,而是要加强准备。韩诧冑等对此非但不予采纳,反而在不久后就把辛弃疾罢免。以后虽又几次派他其他官职,他都力辞了。1207年夏,他在铅山得病,延至九月十日逝世。据说他临死时,还大呼“杀贼”。

在词坛上,辛弃疾一向与苏轼并称。他们的词风都以豪放见长,能够打破一切拘束,自由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法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辛弃疾在中原沦丧、人民水深火热之时,毅然投身起义军队伍,在南归以后他也时刻不忘恢复中原。他词作中的主要内容是感慨国事、指斥奸邪、自伤身世和怀念陷区人民。这些内容充分显示出他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词人。以后的陈亮、刘过、刘克庄等,词作也多豪迈的爱国之音,被称为“辛派词人”。

辛弃疾还写了不少描写农村生活的词,这是退居乡间时的作品。词中使用白描手法,构成质朴清新的格调,反映出农家生活的片段和农民们的音容笑貌。此外,他在寄情山水之余,也写了不少内容消极的作品,反映出他思想倾向中的另一个方面。

辛词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语言的运用上。首先,他善于熔铸古人的语言。苏轼开始用经史语入词,用散文笔调写词;到辛弃疾,更是大量地熔铸经史诸子中的语言入词。他在词中,巧妙地运用史事和典故借古喻今,寄托甚深。其次他还注意使用人民的口头语言,说来如道家常而又含意深长。辛词另一艺术特点是善于运用比拟的手法借物抒情。作者将客观世界中静态的物体,想象成有思想情感的对象。这种手法苏轼的咏杨花一词已开其端,到辛弃疾手里又有了发展。此外,在词体上他还善于向前人学习,如《玉楼春》效白乐天体,《丑奴儿》效李易安体,说明他善于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现他词中富于现实意义的思想内容。

现存辛词共六百多首,有《稼轩词》四卷本及十二卷本传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4。把吴钩5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6。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7。可惜流年8,忧愁风雨,树犹如此9。倩10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释】

1赏心亭:北宋丁谓重建。在当时建康下水门的城上,下临秦淮河。见《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二。遗址在今南京水西门。

2秋无际:一片秋光,无边无际。

3遥岑(cen涔):远山。目:眺望。动词。这三句是说作者举头远望,群山也似含愁带恨。山形不一,好象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ji计)。

4江南游子:辛弃疾是山东济南人,作词时在建康,所以自称客居江南的游子。

5吴钩:刀名。据说这是吴王阖闾时的一对金钩(宝刀)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这里泛指普通的佩刀。

6脍(kuai快):把鱼、肉切细叫脍。动词。尽:尽管。归未归来没有。季鹰:西晋时人张翰的字。他是苏州人,在京城洛阳做官时,因见西风吹起而想到家乡的菰菜(即茭白、莼(chun唇))羹(即莼菜羹)和鲈鱼脍正好上市。说道:“人生所贵在于能舒适如意,怎能为了求得名望和爵禄而羁绊在千里之外做官呢?”便奔官而归。事见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休说”两字,是不同意张翰弃官退隐的做法。

7求田问舍:见张元干《水调歌头》注8。刘郎,指刘备。这三句表示不愿只为个人打


状态提示:第83章 辛弃疾(三十首)(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