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子午春秋>第12章三监叛乱

西周王权建立两年后,周武王就去世了。在商周交替之际,周礼还没有成型,太子年少而天下未定,而周公的名望已经如日中天。有鉴于此,武王生前曾打算把王位传与周公,但是后者坚决不从。

新王即位,是为周成王。成王当时只有十几岁,他面对的是功勋卓著的大臣们、位高权重的叔叔们、天下未定的局面和虎视眈眈的反周势力;华夏之王的重任显然这不是一个少年能够担当得起来的。周公在权衡利弊、并得到吕尚、召公、苏忿生等重要人物的支持后便宣布摄政称王。

每个人对周公的举动都按照善意或恶意的理解作出不同的反应,他的那些位高权重的兄弟们也不是没有质疑的声音。

管叔抱怨说:“武王在世时要把王位传给旦,他假仁假义地不肯接受。他如果在新王登基之前摄政也就罢了,至少还可以解释说遵照武王遗命。现在成王已立,他却趁新王幼小掌控王权,造成一国二主的局面,完全不把上天、先君、宗法和万民放在眼里。他是个多么狡诈专横的人呀天知道他将来会把天下搅成什么样子呢”

实际上,管叔之所以嫉恨周公,是因为他是武王最大的兄弟、周公的哥哥。他认为即便要立摄政王,也应当立年长的,怎么也轮不到他的兄弟。管叔每每想像到周公一本正经地坐在摄政王的位子上的样子,就感到胸闷气短他不能容忍一个兄弟突然间爬到自己头上,对着他发号施令。

管叔在不同的场合说了很多类似的话,这些话就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结果他就把蔡叔、霍叔等同样对周公抱有不满情绪的人拉到自己一方来了。

阴谋者们密谋一番,决定打着“讨逆”的旗号起兵造反。但是,仅凭三监的军队显然无法与王朝大军对抗,他们需要旧商和东夷势力的大力支持。三监于是就向昔日的敌人和今日的反周势力抛出媚眼。

三监的使者先被派到武庚那里。从使者们的语气看来,三监与其说是提出请求,毋宁说是在发出命令。邶国人心里清楚:他们如果不满足三监的要求,就会被第一个灭掉;如果满足并且成功了,殷商就有复兴的可能。武庚立即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全部要求。然后三监和邶国的使者就结伴去窜访东夷诸国了。

当初,纣王在征服东夷后在东方留下很多军队,军队的统帅是恶来的父亲飞廉。商朝灭亡后,旧商军队的地位就变得岌岌可危了。东夷的君主们已经开始进行秘密接触,准备消灭孤立无援的占领军。但飞廉是位杰出的将领,他把分散于各处的军队聚集起来,准备给进攻者以不小的杀伤。

飞廉又是个极富煽动力的家伙,他向东夷人极力鼓吹周人的凶残和邪恶,他又问东夷诸国的小君主们,他们是否愿意与实力保存完好的商军同归于尽,然后接受一个来自西方的新主子统治、开启一次崭新的奴役还是愿意和自己联起手来,共同对抗西周政权,以保有自由和土地

东夷人被说动了,商军于是从征服者摇身一变,成为东夷的同盟者,从而免于被消灭的危险。就在此时,三监的使者到了;东夷人兴奋不已,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帮助三监将叛乱进行到底。

三监的计划至此实施得都很顺利,但是使者们在宋国却遇到了意外的困难。微子拒绝参加叛乱,而且无论使者怎样威逼利诱,都无法使他改变主意。微子认为:首先,天命已定,商朝不可能复辟;其次,三监逆行天道,必然会招致失败;最后,他对一切争权夺利的斗争都已厌倦,多大的利益对他都没有诱惑力了。

管叔一面征集军队,一面继续对周公发动舆lùn_gōng势。对于管叔的指责,周公回应说:“我所做的都是对国家有利的,而你所做的都是有害的我拒绝成为王位的继承人,说明我有资格成为周王;摄政的命令由天王亲自发出,所以没有动摇成王的地位。

“臣子的身份并不是由自己,而是由天子决定的,你我都不例外。授予我摄政地位的目的正是为了防止你这种人摇荡王室,看来成王的决定是正确而且非常英明的。如果你现在回到王庭,则可以赦免你的罪行,如果你和敌人结成同盟进攻自己的国家,将会同样被视为敌人,必杀无赦”

不过,三监在王室中的势力也是非常强大的。三监的同党虽然不敢公开支持管叔,但是他们反对出师,反对用武力解决问题,要求双方进行和谈;有的大臣则态度暧昧、两边买好。

周公不敢对反对者采取强硬手段,他不得不把文王遗留下来的大宝龟请出来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是“出师大吉”。来自上天的昭示把处于观望状态的中间派争取过来了,周公随后作了一篇大诰,对一切反对东征的势力发出威胁,顽固派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就没有胆量再继续阻挠了。

此时,西周方面的舆论便呈现出一边倒的状态。人们都说:“管叔真是罪大恶极了他竟然联合暴君的儿子、商纣余孽和东方蛮族进攻自己的国家不仅如此,他还要和武庚画地而治

“如果把王权从暴君的手里夺过来还给他的儿子,那么这场革命还有什么意义呢无数的士兵战死,难道就是为了把叛徒扶上高位吗如果不能消灭东方叛军,西周也会被暴君管叔奴役,我们甚至想回到商朝灭亡以前的日子也不可能了”

三监紧锣密鼓地实施叛乱计划,西周政权也在加紧备战。东虢和温城处在距离敌人


状态提示:第12章三监叛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