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郡治所张掖!经过月余时间的大军调度,五万余大军全部齐聚于张掖郡!

旌旗飘飘,数万大军驻扎在张掖城外,一座连着一座的营帐显得格外的规整!

此次征讨西域,最大的敌人并不是什么西域各国!

而是西域地形,以及西域的环境,才到张掖便已经可以看茫茫的戈壁滩,还有一些低矮的灌木从!

看着格外的凄凉!

五万余大军的吃喝可是个不小的数字!

光马匹所需便是个庞大的数字!如今后勤线还不算很远,若是真的远离凉州后,这后勤线便难以保证!

最为重要的是,进入西域后面对这些复杂的环境,没有一个熟悉西域环境和地形的人,很难穿过这些沙漠戈壁滩!

西域也有大小之分今天的新疆属于狭义的小西域

狭义的西域指的是我国的新疆地区。在三山夹两盆的地理分布中,南疆地区主要指的是塔里木盆地,北疆主要指的是准格尔盆地。

在地理特点上,从塔里木盆地南下或东进的交通十分不便。南边是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东边是阿尔金山。南部通过喀喇昆仑山口、因地拉科里山口等山口与罽宾(迦湿弥罗)、犍陀罗以及印度本土相连。东部越过阿尔金山山口与青藏高原相接。

进入盆地的各个关隘、山口和要道,既是商队的必经之路,更是各大帝国军队争夺的焦点之地。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西域的水资源并不是十分匮乏,在水文条件上,整个南疆地区降水量非常稀少,蒸发量极大,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遥远的北大西洋,所以整体降水量从西北向西南递减。塔里木盆地北部和西部边缘年降水量最多,东部和吐鲁番盆地的降水则更少。

西域中心位置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南疆中部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渺无人烟。

但源于四洲山地的雪山融水有叶尔羌河、和田河、克里雅河、车尔臣河、孔雀河等。

这些河流流向盆地中心,经流之地是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绿洲。除了这些水源地,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附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这里向西与塔里木盆地北缘相接,向北与高昌相连,向东连接敦煌与中原相通。

靠近天山山脉的北疆地区水草丰美北疆的水文条件则好很多。由于面向水汽来源于北大西洋,所以东部天山北麓地区年降水量略多于南疆地区。

伊犁河谷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少,有“西域湿岛”的美誉。汉书记载那里气候多雨,山地有茂密的林木,为后来的月氏和乌孙的繁衍生息创造了条件。

总体上看,在水资源分布的影响下,天山南北两侧的水资源较为丰富,土地承载力较大。

所以分布在天山南北两侧的城邦国家人口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这些地区,在后来也是匈奴驻军和历代汉人屯田的重要根据地。

西域南北各有一个面积不小的盆地

南疆地区虽然干燥,但是日光充足,昼夜温差较大。

水文分布与沙漠分布,决定了南疆更适合定居文明的发展。但是受制于水资源和绿洲规模,南疆城邦的规模基本不大,而且地理条件的制约,阻碍了长久的城邦联盟的产生发展。

相比之下,占有北疆的往往是游牧民族的政权,南疆成为了历代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重点。

因此,位于塔里木盆地入口处的楼兰,也是汉匈争夺的焦点。谁控制了楼兰,谁就把守了盆地的东大门。如果要确保对南疆的占有,就必须占领联通南北疆的战略要道和要塞之地。

从南疆到北疆有三条要道:从吐鲁番盆地西北的车师北上,或从位于中段天山南麓的龟兹北境北上,或经过博斯腾湖西部的焉耆北进。

西域三十六国是在汉武帝开通西域之前本来就有的,汉武帝之后,这些国家在历史风云中变动较多,既有西域各国相互兼并的原因,也有汉朝建立西域都护府之后的管辖划分,而西域三十六国具体指那些国家。

自然有所不同到西域都护府建立后,大致还是三十六个国家,此时的三十六国就不再是汉武帝之前的三十六国了。

对照《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所列西域国家名称和数目差别之大就不难看出这种变动性.班固所云:“本三十六国”一语对汉武帝开通西域之前原本就有三十六国是肯定的。新网 电脑端//.x81zw./

正是由于西域三十六国在汉武帝时期到东汉时期的此消彼生、分解加剧状态,也是由于司马迁和班固均未列出汉武帝时期西域三十六国的名录,其具体所指不免令人困惑,见解颇多,乃至误解。误解划分必然造成误导。

此外,西域三十六国所说的“国”,并不是指近代意义上的“国家”,而是指散布于西域各地、各自为政的不同政治势力。

西域三十六国中,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的大部分是城郭之国,少部分是游牧为生的行国,天山北麓自巴里坤草原到赛里木湖。

在古代是水草丰美的广阔无垠草原,也是草原丝路的分支,蒲类国、蒲类后国、乌贪訾离,以及“山北六国”都是游牧行国;“车师六国”中位于天山南麓的多是定居农业兼营牧业的城邦诸国,位于天山北麓的车师后国、车师后城长国,均为游牧行国;天山南麓丝路北道沿线国家;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南缘,丝路南道沿线小国,均为西域三


状态提示:第231章西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