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燕闻讯大吃一惊:
“他们想钱想疯了吧,此种破烂货,也值二十万,送给臣,臣还不要呢!”
高勋一旁说道:
“通往西海陆路中断多年,我国货船西去受制于长孙,大王拒买后,长孙国又将过路税长了两成,珍珠的价格也是一落千不畅,非但孙国盘剥,梁国受战事波及,过路税也长了不少,抵达燕国后还要收税,我国的利润已是大不如前。
加之最近两年接连收复失地,抚恤民众恢复农耕,国库现在入不敷出,还是前几年攒下的老本,索性《授田法》多有成效,粮草还算丰足,否则如若粮草也要购入,咸国定是支撑不住的。”
这时咸王接过话说道:
“故而寡人想让爱卿出任大司农,领军械司,爱卿意下如何?”
“嘶……臣现在身兼任治粟内史与大司马使两职,还要打理诸军与永兴城,再出任大司农一职,臣恐怕分身乏术啊。”
“爱卿大可放心,今日起,爱卿卸任大司马使一职,将由卢皋将军出任。爱卿今后专替寡人经略财税,赵卿与卢将军专治军务,爱卿意下如何?”
闻讯卸任大司马使,百里燕心中大惊,原来这绕来绕去的,他的兵权给绕没了。略作思考,他道:
“大王,战火尚未平息,军务仍需整顿,臣此时出任文职,恐怕不妥吧。”
“寡人让爱卿卸任大司马使,不是没让爱卿不闻不问吗,日后但凡军务,爱卿照旧向寡人请奏,免得内阁、国政监非议。”
“既如此,臣领命!”
大司农原是莫安正,年迈后已是力不从心,又是广信公姜闵的人,占着茅坑不拉屎,朝中不少人跃跃欲试要将其搬走,李旭出任御史大夫之后,矛头遂即准了莫安正。
莫安正出任大司农这么多年,给姜闵捞了不少好处,当然,他自己也没少捞不法所得。其担心“晚节不保”,在看见陈飞时、何猛等下场后,于633年正月请辞大司农一职。
西寰觊觎咸国财政多年,借口其舅舅方伯在尹秧城经商大有所为,太子提出由方伯出任大司农,以经略晋国市场。同时太尉鼎炀侯张隽也撺掇满朝权贵,提名长子张佑,出任大司农一职务。
此外兰渊公主也没少活动,撺掇咸王让轩亭侯乔廉出任大司农,咸国三大势力无不露出尖牙利爪吃相难看,觊觎大司农这块肥缺。
咸王与高勋商议之后,决定日后留待百里燕回国出任大司农,一来削其兵权,二来专营内政,由咸王、轩亭侯、广信公三家,百里燕晋封侯爵,四方制衡鼎炀侯与晋国势力。
说起来,鼎炀侯本已失势,只因百里燕不在期间,授田法示范成果显着,高勋心急之下,向北海、东原、江东、岁当四郡激进推行此法,激化了朝廷与部分既得利益集团矛盾。
新政在四郡遭到抵制反弹极大,成果并不明显,鼎炀侯张隽还得以获得四郡贵族支持,重新掌握话语权。
莫安正离职后,更加剧了地方贵族与朝廷矛盾,贸易一落千丈不说,北海、东原、江东、岁当四郡除粮食之外,税收在632年急降,国库出现巨额缺口。
加之赵逊率军节节胜利,收复失地,又加剧财政与口粮支出,这就让已经力不从心的莫安正焦头烂额,李旭逼得又紧,最后只得辞官回了广信养老。
南征期间赵逊虽然收复了多数咸西土地,由于实行百里燕安抚养民政策,财政的开销节节攀升,到去年咸王不得不让轩亭侯、卤侯还有百里府认捐二十万寸银,一百万铜钱,以解燃眉之急。
原本咸国铜钱币值因经济好转,珍珠做硬通货,币值贬值已经大幅扭转,晋国、长孙国见不得咸国好处,联手卫国做空了珍珠价格,强行打压三国内珍珠价格,志国、梁国也趁机压低永兴城钢锭价格,致使咸国铜钱再度贬值,贸易额暴降,出现贵金属逆差,银铜比价失衡,一夜回到七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