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王九带百里燕(既魏贤)来到内宅,姜闵已经收起公文,来到正堂盘坐在座塌上。
“魏贤拜见主公。”
“免礼吧,是为剿贼一事吧。”
姜闵目光深沉打量了两眼,倒也猜不透是何用以,只是隐隐感觉姜闵的目光暗有深意。
“启禀主公,荒村十多日前因马贼袭扰,造成近百人伤亡。如今麟城守军严重不足,无法震慑流窜山匪。在下以为,当组建壮丁护兵拱卫荒村,同时也能保护商路安全。”
“护兵?募集护兵可是一笔不费支出,荒村不过一百三十余户人丁,即便招募护兵,十个八个也无大作用。
至于商路,麟城地处荒僻,人丁不过四万余人,商货多从广信城输出,由广信郡兵与公府护兵可保商路畅通无阻,这些年来也不曾有谁敢于劫掠广信城输往麟城的商货。”
麟城地处偏僻,虽然土地很大,但麟城主城的规制仅是一座县城,属地下辖的县城规模又低一等,比村大又,相当于一个小镇,治下的人口不过三四万,也非北海沿海重要榷市,毫无贸易价值可言。
魏贤组织十人八人的庄丁护兵,并无多大用处,反倒是魏贤把握的时间和节点,耐人寻味。
以赵逊、魏贤当下财力,养十个八个护兵问题不大,三五十人便非常吃力,太少了起不到作用,多了财力不足。即便豢养三五十人,对于动则几十上百的山匪,也很难起到震慑作用。
闻听姜闵似乎不想同意护兵之事,百里燕继续说道:
“主公,荒村秋天即将开瓷窑,我已联络赵大人,有意先将瓷器贩入咸国内地和晋国,沿途前往陔陵这段路,须有护兵保护。因此在下打算先期招募五十庄丁充作护兵,待明年再招五十名护兵,由一百名护兵策应商路安全,在下想应该足够了。”
“一百人!”
姜闵大吃一惊,一百人每年的耗费可不是小数目。
养兵不同于养老百姓,当兵的就靠吃饭,食量是普通人的一点五倍甚至两倍,一百人每年的口粮少则五六百石,多则七百石,酱菜、肉类四分之一,如果是养精兵、重步兵,一年九石粮食三石酱菜、肉食也挡不住。
此外还不折算装备和损耗,即便魏贤每日有两根寸银卖冰钱,荒村屯田,仅仅勉强能养一百多人。
此时王九冷冷笑了一声道:
“魏先生莫不是托大吧。一个荒村不过一百三十余户人家,养一百护兵,怎养的起。”
百里燕道:
“荒村秋后开窑,窑场的收入足养百人队。”
窑场其实是半垄断行业,受探矿技术限制,并非所有人都能发掘陶土、高岭土,由此导致了事实上的垄断。
咸国作为最大的陶器、瓷器出口国,陶土、高岭土储量极大,许多矿藏都是露天矿,用心便能发掘。相较于志国、卫国等国铜矿、铁矿丰富,但陶土、高岭土极为少见,因此对陶器、瓷器需求量极大。
瓷器中尤以咸国出产的釉色陶瓷为上品,颇受列国富裕阶层青睐。咸国上品官窑釉色陶瓷甚至可以卖到两三根寸银一个的高价。一旦荒村的新品瓷器投入市场,将彻底搅动整个咸国赖以生存的瓷器产业。
闻讯魏贤开办窑场,姜闵反而不以为然,广信城中便有公府的窑场,秦翰也开办有窑场,要说赚钱,确实是一大块收入,而且供不应求。但是一口气养一百个护兵,未免胃口太大了,核算开办窑场所需的费用,姜闵很怀疑赵逊能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钱吗?
他问道:
“魏先生,开办窑场需一大笔支出,护兵的编练费用你又从何处筹措。”
“请主公放心,开办窑场与编练护兵支用都由荒村支出,无需公府一分文钱。”
“好大的口气。”王九粗着嗓门说道:“一座窑场动则几千贯钱,护兵每年少说上千贯支出,这笔费用又从何处筹措,莫非天上掉下来不成。”
“王九兄弟所言极是,开办一座窑场确实需要一大笔支出,但在下无需开办一整座窑场,只需半座便足以。”
“哼,魏先生未免信口开河了吧。”王九嗤之以鼻。
确实,百里燕根本不打算开办一整座窑场,一是钱不凑手。四月下来手中的金银铜钱都置办了固定资产,还有安家费。前番又被马贼袭扰,有伤亡的农户每家又补偿了十贯铜钱,让本就入不敷出的存款只能吃老本,开办一整座窑场当然不现实。
二是新品种骨瓷问世,势必供不应求,前期主打高端路线,即便产量不大,需求量会很高,销路自然非常紧俏。保证每月都能销售一空,钱能迅速回流自己手中,扩大窑场规模不成问题。
姜闵此时将信将疑,他不相信百里燕能在半年之内办起窑场,更不相信能养活一个百人队。于是说道:
“魏先生既然要开办窑场,那就办吧。至于护兵之事,荒村地处偏僻,确有策应商路安全之必要,但兵甲用度孤也无余额,相信赵大人会替魏先生酌情解决。如有难处,可尽管开口,孤力所能及之内,当鼎力相助。”
“多谢主公。”
姜闵嘴上说的好听,要鼎力相助,但过去四个月,除了把自己晾在荒村之外,没有委以任何重用。当初与赵逊谋划的另起炉灶一事,现在看来当真是走对了一步。
百里燕离开不久,王九不惑问道:
“主公,此子未免太过狂妄,两月之内办起窑场莫不是痴人说梦话。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