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他这一脉属两红旗,在八旗内争中向属中立,代善诸孙在入关前后佼佼出众很多,在八旗中势力也很庞大。勒克德浑能代替多铎继续掌握南征大局,也充分说明了多尔衮对他的信任与倚重。
他的父亲萨哈廉是八旗王公中难得的人才,智慧才干都是人中翘楚,除了政务军事外,还精通满蒙汉三种语言,能书会写,这在几乎全部是文盲的八旗王公中简直就是异类。勒克德军自幼受父亲影响,虽然在文才上略有不如,比之普通的王公仍然强过许多,这也是他被任命为平南大将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已经交了九月,凉风送爽,天气不似夏天那般炎热,不过对于来自白山黑水的女真人来说,长江边上的扬州仍然不是什么好所在。
勒克德浑满头大汗,就盘腿坐在原本的淮扬总督府邸的大堂上,手里执着小刀,割着一块烤的焦嫩的牛肉,正放口大啖。
一个投降汉官穿着绿袍纱帽,不凉不热的天气,却架不住堂上的火烤,再加上心情紧张,一边给这些八旗亲贵们读着来自江南的塘报,一边读。满头的汗珠也是滚滚而落。
“好了,你去吧。”
那汉官刚一念完,在勒克德浑身边地一个满头白的老将猛一挥手,赶蚊子一般的把那个汉人文官赶跑了。
看着对方那种狼狈而走的窘迫模样,满屋子的满蒙亲贵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南狗。”
“不中用地汉蛮子。”
勒克德浑与众人一起笑了一会。却又是面露沉思之色。曾志国两月前回到了镇江之后。严密江防。操练各部兵马。把人事权与财政权都抓在了手中。两月下来。镇江那里已经有不少势力小地明军被他抓在了手中。到了现在。镇江除了郑氏之外。只有京营地方国安叔侄。还有从浙东赶过来地王之仁部。再有黄斌卿部这几部明军势力强大。尽管要从曾志国那里领饷。表面上也受曾志国地节制。不过仍然算是游离在曾志国地指挥系统之外。
最近几天。曾志国连续下令。让郑氏叔侄到镇江驻防。就近领饷。接受管辖。勒克德浑知道自曾志国从南京回到镇江后。郑氏水师就已经离开了镇江。到了丹阳驻扎。对曾志国只是遥尊承认而已。现在镇江对丹阳连续下滚单。塘报上也有此消息。这就说明。曾志国这两个月地时间对镇江地军队控制有所加强。实力也渐渐强大起来。开始要对这些有实力地大军阀动手了。
苏松那里也有几镇明军。不过是地方二级守备部队。几乎没有任何地战斗能力。并不在勒克德浑关注地范围之内。想来曾志国暂且也不会吃相太难看。
这几个月来。勒克德浑对曾志国极为关注。他注意到。自从曾志国从南京回来后。做事地手法强硬了许多。整合起明军各部势力地速度也慢慢加快起来。
这对清军来说明显不是好消息。
他所密切注意的当然就是曾志国与其所部精锐地动向,这种消息往往要冒着极大的危险与付出人命的代价,才能在潜过长江之后拼命获得,从这些只字片纸中,勒克德浑要分析出曾志国有没有渡江做战的打算……虽然他不认为在多铎撤走主力后,明军就能立刻拥有反击地能力。
“老总兵。”在短暂的思忖了片刻后,勒克德浑放下了手中的小刀,向着刚刚赶走汉官的那个年过花甲的满洲老将军笑道:“对岸那边,练兵越来越凶。听说那曾某人雄心勃勃,现在手中的嫡系已经有六千人之数,名义上直接归他统管的也有万人的镇兵,其余的各部明军加起来,总也有了三万之数,这样,我们对面可就有六万人了。”
“老总兵”自然是一种极为尊重对方的叫法。奴尔哈赤起兵之初,除了各旗地旗主贝勒外,封到总兵这一级就是最高地官职了,眼前坐在勒克德浑左手边的老将就是镶红旗地固山额真三等子老将叶臣。
还是在奴尔哈赤的时代,叶臣就已经跟随在天命汗地身边,讨铁岭,打蒙古,天命汗死后,他成为**臣之一,辅助天聪汗,然后天聪汗死,这个老将已经是八大臣之一,一旗的都统,论起资历来说,在当时满族人平均寿命不到四十的时代,这个老将已经是清太祖时代诸将军中硕果仅存的一位了。
摄政王调回了多铎这个弟弟,同时也把两白旗的兵马主力调回了北京,接替多铎和继续攻打江南的任务,就落在了两红旗的身上。
对这个任务,两红旗上下并没有什么抵触的心理,相反,因为知道江南地广人多,极为富庶,接到这样的军命后,两红旗上下都是欢欣鼓舞,高兴的很。
只是在扬州两三个月后,这种高兴的心情渐渐起了变化。
扬州经历过十天的屠城,虽然后来封刀并且努力恢复城市的面貌,被大火烧掉的地方也并不多,不过除了逃走的部份百姓外,其余的扬州人多半在十天的屠城里被杀害了,剩下的百姓不足三万人,剃了头,终日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没有半点活气,极大的城池内除了驻军外就很少有人的踪影,原本热闹繁华的扬州城如同一座死城一般。到处都是吃死人吃的两眼通红地野狗……这样的情形,就算是女真人这样的未开化的野蛮人,也觉得满不是味道。
而南征大局就不必提了,由于大局的演变,清军没有能够征调起足够渡江的船只,如果仅靠临时打造地小船和木筏渡江。在对方还有抵抗意志和能力的时候无疑就是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