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已经开了三个多小时,虽然基本上都是黄石一个人在那边主讲,但是在台下听讲的大部分人却有些昏头胀脑的模样,因为除了在中间说到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大伙还能提起精神外,这越往后精神就越发不济了,除了正襟危坐频频点头之外,都是两眼发直,发现很多东西没有听明白。
其实连黄石自己也在心里嘀咕,他说的这些内容,底下人会听进去了多少。
这时外面响起了钟声,黄石一看手表,已经是中午12点了,知道这食堂已经开饭,于是便说道,“早上的会议先开到这里,下午两点钟,我们在这儿接着再谈工资等级的问题。现在我们散会。”
等黄石走了出去,这余下的众人像菜市场那般“哄”的一声,一个个伸腰展腿,打着哈欠在那边议论纷纷。
曲儿就坐在安如意的旁边,见她正在整理自己笔记本上的内容。
这种笔记本是首长专门配置的,每个有管理职务的人都是人手一本,它有两本书长,一本书宽,一寸来厚,皮质的封面,里面都是有横条的暗黄纸页,边角还有一些葡萄树的花边,看上去特别的舒服。
同时首长又给每个人配备了专门的水笔,虽然首长说了这笔记本就是拿来记事用的,可是她先开始还舍不得用。再加上她先前虽然也识的几个字,但是练笔的机会却并不多,更在换了水笔之后,那字写得像首长形容的“狗爬”一样。要不是以前开会的时候见众人都在笔记本上“刷刷刷”的记录着,她也不想让自己的笔墨沾污了这看上去就价值金贵的大本子。
好在这几个月下来,开会的次数多了,她的字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从“狗爬”变成了“一笔一画”,虽然不是很好看,总还是中规中矩的。但是和安如意的一比,曲儿又有些自惭形愧,如意的字体不仅写得隽秀,就是会议笔录也都整理的条条纲纲,按首长的说法,就是可以作成会议记录的模板。
“如意,你说首长为何不发铜钱,却发这个‘人民币’?”曲儿刚才开会的时候,算是听明白了这个“钞票”为何为“钱”的道理,但是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听明白了不等同于理解或是认同,在她的心里,这些类似“宝钞”的东西,毕竟没有像铜钱拿得那样放心。
“这个呀。”安如意其实也不是很清楚,她只能将她的笔记向前翻去,翻到了首长说明发行“钞票”的原因时,她看到的第一段话,首长原来是这么说的。
“虽然说现在大明朝的松沪一带有了些织锦工场,有了一丝资本主义萌芽的状态,可是在大明朝的其他地方,还是处于封建社会最顶峰的时候,还是一个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还远没有达到商品经济为主的地步。”
虽说安如意看到首长写在黑板上的“资本主义”、“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不解其意,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些名词,只能把它们给一一摘录下来,但是好在后面,首长解释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内容,她却听明白了。
原来“自然经济”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很少有商品交换。生产只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而“商品经济”则是相反,它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这种商品经济在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大明社会中,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还是只处于从属的地位。
在解说这两个名词的时候,首长就举了蒋家作为例子,蒋家的佃户和佣人们生产的大部分东西都只是提供蒋家消费的,而不是拿去市场上进行交易。同时佃户们向蒋家交租,或是蒋家向衙门纳粮,也都是使用粮食。
因为在这个时候,离“一条鞭法”出炉至少还有几十年。而“一条鞭法”的内容,就是不仅差役全部改为银差,而且田赋除苏杭等少数地区仍征实物以供皇室食用之外,其余也均已一律改征折色,即折为色银。
因此无论蒋家也好,佃户也好,都是过着自产自销的生活,只有极少数的东西会拿去城镇的商铺中去卖。而蒋家的佣人们那更是如此,虽然蒋家也有发一些月钱,但是更多的报酬还是用其他东西来发放的,这样他们就是有钱也没有地方用。
在蒋家,大丫头的月钱还没有1两银子,小丫头才几百钱不到,至于像姨太太们好象才是2两。所以像安如意和曲儿这样的丫头还没有见过几次银子,而她们积攒下来的那些铜钱,也都在蒋家被攻破时给收缴了。
“在这儿呢,都写着。”安如意慢慢地看到下面,终于看到了首长的说法,在上面首长谈了为什么不用金银为“钱”的原因,是因为金银的购买力太高。
在很早之前,黄石有向众人了解过这时的物价水平,这时候白银1两可以买大米2石,也就是现在的377。6斤,折合人民币就是1。75元/斤。白银1钱六分可以买上等的猪肉8斤,折合人民币13。2元/斤。8斤上等的羊肉则是要卖白银1钱2分,合人民币也就是9。5元/斤。
白银七分五厘,可以买牛肉五斤,合人民币是9。9元/斤。活肥鸡一只要白银4分,合人民币26。4元/只。白布四匹白银8钱,合人民币元132。2元是白银6分,合人民币39。6元/斤。
只是大明朝当时的工资水平又不高,以明朝的县官为例,正七品的每月俸禄才7。5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