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二战轶录》记载有云,戏谑地来说,裁决长安会战最终结果的因素,源于双方阵营各自发生的一件小事,而且尤为巧合,都与大唐帝国同一名人族官员密切相关。
这名男子,无意之间,左右天下。
就如《方舟寓言》中一种被称为“蝴蝶效应”的现象。
而当两边的蝴蝶同时扇起翅膀,然后恍然间融合成同一只,这样的影响更是错综迷乱。
两千年前的那场惊世之战,爆发之初,暗渎军团(人族对血族、夜族、魔种、魔族联军的统称)的优势远没有后期那么明显。
“净化之种”以液体形式存在,破坏性极大,但先天弱点就是只能借助血液媒介一次传播,进食、饮水、呼吸、感染者噬咬等其他途径均无效果,且在空气中暴露稍久就会失去活力,换而言之,只能通过人体伤口一次性感染。
为了推进“净化”之业,徐福专门成立“净字军”,并分成两营:一为“净初营”,挑选擅长调药、医理的血族和夜族之士,将捕获的人族凡人、各段灵行者投入“净化”试验,在感染效率、感染方式、感染者能力、对感染者控制力等方面不断改进,并将试验产物——各类型魔人交付前线军阵,以供驱使;另一为“净末营”,挑选善于隐忍、伪装及暗刺的夜族,以及为苟活而变节投诚的人族,携带大量“净化之种”,疯狂深入人族阵营各要塞、重镇和都城,秘密投放,以期造成内部动乱。
起初,面对战场上突然出现的数千力大无穷而又战不畏死、使用古怪灵力的魔族,以及本方普通士兵受伤后突然同样魔化、暴变伤人的变故,人族前线高层军将、修道者并未太过惊慌,结合种种迹象及细作百死一生调查的结果,很快弄清楚,这是暗渎军团禁忌魔道的试验产物。通过几次交战试探,也渐渐明白感染源似乎只能通过伤口传播,且主要浸润在弓箭、长弩等迅捷类器械锋口,并有隐约、较为复杂的储存法阵封装,并非那么容易携带,从而推测出感染源在空气中不能存活过久。
于是人族联军迅速调整战略,收缩低阶士兵阵线,不再和暗渎军团长线消耗,而是调集精锐的灵甲军突然穿插前线,在敌方反应之前,已然击溃那数千魔族队列。
灵甲为普通人族士兵和低阶修道者装备,可以抵抗修道者攻击的战甲。最初由稷下学院机甲科参照修道者本源天成的铭甲,研发出的一代机关术产物,至今仍在大陆热用。通过调配金、银、铜、铁等多种矿石的比例,熔炼出名为“灵络”的基材,进一步锻造出甲衣,并在其内封裁三道抵御法阵,分别以对武攻、术攻和器攻。据记载,王者时代初期最高水平的灵甲,可以抵挡一般段位天阶修道者5次、地阶10次、玄阶和黄阶数十次左右的普攻之击,可以抵御不同段位修道者风爆、火燃、冰冻、切割、旋轧等所有灵术和机关攻击几息到数百息时间,这已然极致厉害。同时,灵甲内还刻有一道回复法阵,在所承受攻击范围内,如未损坏,灵甲还可以从外界汲取自然的本源之气,一定时间后,恢复原有抵御能力。
灵甲的面世,立刻引起全大陆的轰动。在修道者大肆横行的年代,这项机关术的发明无疑给普通人类提供了又一层的保护。尤其对于需要经常面对修道者攻击的士卒,一旦身着灵甲,完全可以无视修道者初始的攻击,卯足劲蜂拥而上,一旦近其身,尤其对方是修炼法攻的术道者,大概率最终就是人海战术的胜利。
稷下学院秉承夫子兼济天下的道心,并没有藏私,当即就将这项技术原型公诸于世。各大帝国、部落和势力纷纷掌握,并各自研习和试验,很快创造出水平不一的灵甲,装备军团。
不论是彼时还是现今,人类社会不论各种族,都是修道者占据绝对的领导权。但修道者数量毕竟稀少,在二战前,引据大唐帝国采风署《唐时风物》(第十七期)的记载:王者时代377年,东方大陆最强盛的大唐帝国,所辖各级军政和道派势力,共有修道者二十一万七千余人,相比较全国报备的三千多万总人口,不足其百之其一。而且,这些修道者中,低阶占大多数,黄玄两阶有近二十万,地阶不足两万,天阶更只有区区一千余人。此外,这二十万人,大部分都隶属于地方门宫、道派,如传承至今的无双宫、离音宫等,在军队、官府中任职的不足五万。
因此,对于动辄卷入数万、数十万甚至百万人员的战争,主力参与者还是普通人族。然而两军对阵,尤其在小型战役中,很多时候,还是修道者力量的强弱决定着最终的胜负。此时,灵甲的作用愈发突出。
但随着灵甲的军事化应用,其先天的弊端也很快浮现,就是造价及维修费用极其高昂。当时一般水平的灵甲,其成本折算成金钱达百枚金币(注:起初由大唐帝国铸造,后续为东方大陆通用的货币之一,至今沿用。一枚金币抵十枚银币,一枚银币抵千枚铜币),可供普通三口之家十年的正常开销,这还不包括后期每次战后例行维护、损伤后修复等费用。即便在国家意志面前,这样的开销也是无力大规模化和普及化。因此,诸国都是严格挑选体格强壮、反应敏捷的军士进行强化训练和筛选,组建数千到数万规模的常备灵甲军,作为军中绝对精锐的攻击之刃,并常常在危急或者决定性时刻切入战场,以期最小的损耗赢得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