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青春校园>汉室风云>第十一章 渭水失事(四)

刘邦要求各位大臣各抒己见,拿出一个能解决渭水决堤的办法,台阶下的文武大臣轰开了锅一样叽叽喳喳,一时间却是谁也想不出什么较好的主意,皆目视彼此长长摇头,好一会儿也没有一个人出班向皇帝奏道有好方法。刘邦正襟危坐,居高临下,捋着美须髯,仔细观察着台阶下各位大臣,在看谁已经想出了办法。大臣们小声讨论的时候,刘邦也是身往前倾,侧耳去听他们的讲话,听的都是一团糟,没个所以然。

太子坐在皇帝的下侧,从一班大臣们的叽喳声中转过头去看着自己的父皇,刘邦老成持重的坐着,太子心中默默钦佩父亲。盏茶功夫,刘邦轻咳一声,问下面的大臣:“有什么好方法,快些说来听听。”

还在商讨着的大臣们迅速又分立两边站好,停止了说话,左右相顾而无一人出班奏禀。沉寂片余,站在文官之首的萧何不知被谁推了出来,站在文武大臣隔出的站道中央,萧何心中疑惑便向后看,却未发现此人是谁,眼睛落在文官第二位的王陵,王陵一脸正气,不像是推他出班的人,终是不知此人是谁,萧何摇摇头。刘邦看见萧丞相出班站着,眼睛一亮,原本一双浓眉大眼一时间笑着眯成小船一样,又捋着美须髯呵呵笑道:“既有主意,何必等久,丞相直言。”

萧何面对皇帝的突然提问,自己本来是无甚法子,虽然和皇帝同时知道渭水失事,但一时间却也没想到什么更好的办法,第一次有了焦急神色,细细思忖过后,上前一步拱手道:“臣请陛下赶紧集结官兵民众一块去渭水加坝筑堤,防止水势的变大,好在周县是个低洼小县,能够容纳一些水流,眼前就是要拦截渭水向关中平原的迅猛流淌,只要堵住决堤之口,我们就有时间加坝筑堤,恢复周围几个小县百姓的正常生活。”

刘邦在上面听得不停地点头称好,索性其他人也没什么更好的法子,欲要接纳萧何的建议并准备下令付诸实施。这时候武官之首的绛候周勃出班奏道:“陛下,臣认为天下初定,百姓生活疾苦,农业刚刚有所恢复,不易劳苦百姓修筑堤坝。”

刘邦顿时感觉欣慰,平时老实木讷憨厚不多言的绛候,今天却有此高论,刘邦遂问:“将军有此言,必有更高明的方法,说来听听。”

周勃不语,却向站在武官第二位的灌婴使了个眼色,灌婴立即出班奏道:“周将军和臣商讨后,认为不必发动百姓,百姓自是能用,可缺乏纪律疏散难领,臣认为不如发蜀地之材官,他们训练有速,听候指令,可以加快筑堤的速度。”刘邦挥退了灌婴。刚刚打完仗就开始徭役百姓,刘邦不愿意这样做,况且关中久经战火,一切都未恢复过来,为了平定燕代之地的叛乱,为了战争中的军旅开支,刘邦近两年不得不下令将税赋调至十税一,他刚想着过了置酒未央宴会,就逐渐的恢复原先的十五税一,不再扰民,如今渭水决堤看来让他的计划泡汤,修复渭堤不是一个小工程,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再想蜀地材官,的确是路途遥远,远水救不了近火。他高坐龙榻,眉头紧锁,咬紧嘴巴,拿不定主意。刘邦愁得挠头捋髯,不悦问道:“还有何高见,赶紧说来听听,急死人嘞。”

众人不语。刘邦此时一眼瞧见一个人,此人七尺七寸身高,梳着高髻,生的面如冠玉,一身干净的服装甚是得体大方。此人安安静静的立于叽喳的众臣之间,只顾一人垂头凝眉思索,此人便是军师陈平。陈平,河南阳武户牖人,一生足智多谋,常能立于不败之地。陈平人长大美色,面如冠玉,此人极其圆滑聪明,曾为刘邦六出奇计,如:陈平用百金离间项羽和范增;刘邦用陈平之计到陈郡擒韩信;又用秘计解除了白登之围。他和张良一样同为刘邦效力,同是刘邦的军师,乃刘邦重臣。自刘邦称帝后,陈平被封为户牖候,而后刘邦从平城南归过曲逆时,觉得曲逆这个县简直可以和洛阳媲美,心底又感念陈平出奇计帮他从平城安全回返,于是刘邦便将曲逆封给陈平,曲逆城人口五千户,刘邦叫他尽享全县的赋税收入,取消以前所封的户牖乡。在谒者前去传诏他的时候,他正要出门,一听皇帝传诏便赶紧随着谒者来宫里,一路上都在想着补救渭堤的方法。

陈平迟迟不说,刘邦有怒,急的抓耳挠腮,话语滑稽不失埋怨:“君侯难道想叫你的高见在衣袖里发酵么?”底下一堂哄笑。

周勃和灌婴扭头不屑的看了看陈平。当年陈平三易其主之后选择归顺汉王刘邦,在朋友魏无知的帮助下得到刘邦的赏识,很快做到中尉头衔,但是引来两个人的不满,此二人便是绛灌。他二人的不满意也是当时汉王军营大部分人的不满意,跟随刘邦的人大多都有攻城略地,几年时间才依仗军功上升,陈平短短时间凭口才做到中尉令大家不满。他二人在刘邦面前排斥陈平,认为‘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在别人口中得知陈平到处受人贿赂,绛灌十分不喜欢他,认为他是圆滑至极的人物,但是刘邦却很快的将陈平提拔上来。随后陈平跟随刘邦定三秦,东伐项羽,陈平出奇计帮助刘邦从荥阳城中逃脱,得以返回长安重整旗鼓。之后又和张良一起踩刘邦脚丫子,暗示刘邦虚封韩信为齐王,助他最终得到天下。不久又出奇计叫刘邦伪游云梦擒了楚王韩信,再者就是解除平城之围,这一切皆是得力于陈平。不得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 渭水失事(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