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二妮姐妹二人商量好了名字,兴冲冲地进了村支部,找到正被好几个知青团团围住的村长马有良爷爷。

“村长爷爷,你说我们趁着报名的时候,改个名字行不行?”

马有良一边开着手里的村部证明,一边高声答到:“咋不行呢?你们呀,正好赶上好时候啦。趁这个机会,赶紧把那些小名、贱名换换,将来进了大城市,起码出去了也不给咱们村丢脸。你们说有这个理没有?”

说完这话,老村长抬起头看了一眼围着他的几个人,“啪”的一声在开好的证明上盖了个红章。一个知青双手接了过去,爱若珍宝般轻轻的对折一下,小心翼翼地夹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然后转身让开自己的位置。

不管村支部里的场面有多吵杂、闹腾,每个人的脸上都载满了笑容,眼睛里充满了新的希望。村子里有文化水平,能参加高考的人并不多,就是加上那些下乡知青,统计一下也不过十六七个人。作为拥有四百多人口的村落,有能力有文化的年轻人才这么点人,虽说考上考不上还在两说,但是人才真的是太少了。老村长马有良却觉得满意极了,附近的几个村子也就零星几个报名的,等到了乡里一统计高考人数,自己村一定会露个大脸,到时候少不了上头的夸奖与奖励,得意有点忘了形的老村长差点哼起了二人转。

尹二妮姐俩等大家都开完证明了,才上前说明俩人的情况和要求,没等说完,老村长就满口应承下来,不但开了证明还夸她们的名字起的好。姐俩拿着开好的证明回到家里让妈妈王秀玲看,并且炫耀两人新起的名字怎么怎么好听。

次日,姐妹两人在爸爸尹广义的带领下,到乡里出具了证明,办理了相关手续,拿到了薄薄一张纸的准考证,附带一张记录考试时间、考试地点和考号的通知单。

终于确定自己可以参加高考了,尹二妮放下一切杂念,在做好属于自己一摊的家务事后,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中去。

家里因为有两个要参加高考的孩子,受到了村里人另眼相看,虽然嘴里说着酸话,可心里总是有些佩服的。

“秀玲呐,你家可真有那闲钱,供两丫头片子考大学啊。要是我可舍不得,我宁可拿钱给她们添嫁妆。你家大小子怎么不开证明啊?这要是万一考上了,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啊。”

“大娘,家里孩子想读书,我也没法拦着不是。再说了,都是身上掉下来的肉,丫头小子都一样。我家大小子心里有数,如果他想考,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

……

一石激起千层浪,村里说什么的都有。

围绕着能够高考这件事,全国上下一片沸腾,为此而衍生出了许多人间闹剧。狠心的,偏激的,窝囊的,无情的,温馨的……

转眼,就到了十二月份要考试的日子。因为考试地点在县里,距离杨柳河村有八十多里路,所以头天上午,老村长马有良带着十五个考生,和尹广义一起赶了两辆马车,在凛凛的寒风中走了将近五个小时才到了县政府高考办事处。在相关人员的安排下,拿着介绍信,住进了一家国营单位的招待所。

次日,十五个考生手里拿着准考证,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考场。

尹二妮喜欢数理化,所以报的是理科,和报文科的尹大妮不在一个考场。当两天的考试结束后,才发现姐姐尹大妮神情有些不对劲,再看看其他的人,大多神态萎靡不振,可能是都觉得没考好的原因吧,尹二妮不在意的想。

回到家后,就是漫长等待消息的时间。尹二妮报的高考志愿都是省城有名的学府,她估计自己怎么也得考个三百多分。尹大妮只是报了本市和邻市的师专。

这天是1978年的1月1日,元旦又俗称阳历年,大小是个年节。又因为第二天就是小年腊月廿三,家里家外,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傍晚的太阳还没下山的时候,跟老村长去县里开会的爸爸尹广义回家了。脸上铁青一片,不知道是冻的还是气的。妈妈王秀玲赶紧端了盆热水,让丈夫泡泡手,在用手巾捂捂脸。尹二妮连忙放下手中搓着的玉米棒,倒了一大茶缸热水送到爸爸的手里。

尹广义沉着脸瞅了一眼女儿,沉声道:“你姐呢?把她喊过来,我有话和你们说。”

“爸,什么事啊?”没等尹二妮去找,尹大妮就从西屋来到爸妈居住的东屋。看到爸爸阴沉着脸,拿着倒了水的茶缸却一口不喝,心里一个嘚瑟把头低了下去。

“你们姐俩是怎么回事啊?当初要高考,家里再难也没耽搁你们,也没因为你们是女娃就委屈了你们。可你们都是怎么做的?那文化都学哪去了?丢人都丢到县里去了!”尹广义越说越来气,嗓门不禁大了起来。

王秀玲一听丈夫在屋里喊上了,赶忙扔下手里的正在做菜的勺子,让小儿子看着火候,等差不多了就撤火盛菜。脚刚跨进屋里,正好听到丈夫吼完,忙打圆场:“老尹,你这是咋地啦?孩子有错你就说,喊就能解决问题了?今天去县里遇到啥事儿了,让你气性这么大?对了,闺女的成绩应该出来了吧,考没考上?”一连串的话,让尹广义的情绪稍稍平复了些。

“唉!成绩早出来了。我还受到了副县长的表扬呢。”尹广义吧嗒吧嗒嘴,不是味的道:“我们家的二妮大名叫尹明菲吧,是乡里的榜眼,理科总分326分,文科总分241分。”


状态提示:第五章 重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