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玄幻奇幻>时光虽逝>第30章 青梅竹马

在我上小学那些年,看电影都是露天的,在大饭店的院内拉起白色银幕。哪天要放电影,一般家长都会下班后告知家里孩子,于是就会有部分孩子早早搬了小凳子,在大院内将要放映电影的地方先占个位置,有的还把晚饭端到那儿去吃。如果是好看的电影,去得晚了,就只能在银幕的反面看了。

一墙之隔的汽车运输公司也时常放露天电影,那时隔壁的大门就会不让陌生人进去。大饭店的孩子们便会通过搭建垫脚的木板砖头,翻越两个相邻单位之间一米多高的隔墙,去墙那边的运输公司看电影,不过得站着看。

我那时还是小学生,站着也经常被同样也站着看的大人们挡住视线,看不到多少银幕块,所以只有听说是很好看的电影,我才会跟着我哥和饭店大院内的其他孩子翻墙过去看电影。

《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第八个是铜像》《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等等,都是那时我在武陵大饭店或者隔壁汽车运输公司放映的露天电影看到的,这些故事片,它们都各自有及其强烈的特性音画片段,植入我对电影认知的最初记忆。

譬如,从睡炕、灶台、井口进进出出的地道战游击队员;心理蒙太奇镜头下的日本鬼子眼中突然变硕大如山的地雷;以及十分好听的铁道游击队员唱的歌: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爬上飞快的火车

像骑上奔驰的骏马

……”

“别挤!让列宁同志先走!”这句学到的电影台词,是我们儿时时常用于人多拥挤时大声叫唤的话。

我那时没怎么看懂电影《第八个是铜像》,却是记住了,故事片中从头至尾,画面一直出现的那尊半身铜像,以及影片最后铜像主角牺牲时的伏击战。

首次观看,很难辨识一假一真两个瓦尔特,但失败的冯·迪特里希上校最后对接任他的党卫军军官说的话“看,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以及瓦尔特的名言“谁活着谁就看得见”却是印象很深刻。

还有《啊!朋友再见》这首电影《桥》中的插曲,震撼和让人喜爱到深入我骨髓的记忆。

这些好似与生俱来一样伴随我儿时快乐的音影,印刻在我那早已一去不返的童年斑驳时光里。

那个时候,普通家庭和个人都还没有电视机,电视也还没有普及,而武陵大饭店的二楼大堂,却摆放着一部好大的彩色电视机,这电视机每天晚上放映的,也是故事影片之类。

我们大院的小孩自然会时常去那看电视,我记得有一晚电视机里放的是《五朵金花》,里面的每一首歌都好听极了。

记得那次我和一个差不多大的女孩王洁(她妈也是大饭店的一个部门领导),还有周俊一起邀着来看电视的,当时周俊坐在两个高背椅重叠起来的较高处,有点侧身在我视线前方,当值夏季,可能他只穿了一件短马裤,而他又老是转过身来跟我和王洁说话,加上二楼大堂的灯光又足够亮堂,于是很不文明的泄露出了他蛋蛋的一侧光影吸引了我十万个为什么的目光,虽然潜意识里知道那不应该,但我还是好奇的多看了两眼。

这让我想起了我妈给已经九岁了的我哥在家里大澡盆洗澡的适钦咀疟晃衣璐暝璧模因为我哥已不是婴幼儿,蹲坐下去的话,会把澡盆里的水给挤溢出来。

而我直至今日,都没有任何有关我妈给我洗澡的记忆,也就是说,我应该从很小年纪起就是自己洗澡了吧。

所以是,当时在一旁看着我妈帮我哥洗澡的我,才会嘲笑我哥说:

“都那么大了,还要妈给洗澡,羞不羞呀。”

到如今来回想对比,我自己的儿子,大概从五六岁起,我就没有再帮他洗过澡了。所以是,我妈的一双儿女对于她来说孰重孰轻,很一目了然了。

我被我妈亲密接触的记忆,只停留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时我家住在百货公司里面,记得是街上正在大游行庆祝什么胜利还是什么大会召开,扛着巨型横幅、举着无数红旗的队伍走过百货公司大门口,我妈抱着大概两三岁的我,与我爸一起站在路边,观看敲锣打鼓的游行队伍。

也许大我一岁半的我哥也在,但我只记得,当时观看游行队伍的人群中,一个我爸妈的熟人还是同事,摸着我的脸蛋在夸赞我爸妈的女儿好乖好漂亮。

我只记住了,那天我穿着大概是新做的海蓝色底色上布满白色小圆点花纹的背带裙子,这件背带裙和另一件黄色底色搭配白色小圆点的连衣裙,是我记忆中穿过的,父母给我置办的最好看的衣服。或许是在我家影集里,有我身穿这两件裙子的照片的缘故,照片中露齿笑得很灿烂的我,帮助我记住了这在父母呵护下的幸福时光。

周俊只是我小学的同学,他可能是因为跟着后妈生活没有得到应有的母爱关怀,因而学习成绩不太好,小学毕业被分到当时最差的中学,打那时起,我们就逐渐很少在一起玩了,往后只有碰到面时才会说上几句话,就像前面说的,我从医院取了卡在喉咙的鱼刺后回家遇到了他那样。

所以是从初中起,我对周俊就不太怎么了解了,也或是从初中起,另一个男孩子——意外来到我家的“侄子”走进了我的生活圈,分散了我的注意力吧。

人的第六感可能真


状态提示:第30章 青梅竹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