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起票

刘家寨的刘明礼、刘明玉、刘明义弟兄三个到开封未回,这些情况都是牛家老五牛祯摸清了的。还有,刘家因为户院不大,弟兄三个从祖上继承了几顷田地,老掌柜的去世以后,弟兄三个分了家,每家的地也就是两顷多些,按现在的算法,也就是二三百亩地。弟兄三个平时省吃俭用的,这几年也有了些发展,陆陆续续的又治买了一些,在本地属于中等户。像这样的人家,如果搁在土改时化成分,最多也就是个富农以下吧。也有长工,后来也成了亲戚。这个长工后来可是了不得,他在解放以后当了大官。这是后话。刘家在开封有一门儿亲戚,在警察厅公干,叫张封,去开封的意思,张封在警察厅里是个警长一级的人物,按现在来说是个中层领导,职务也不高,但是,因为张封是本地老祥符人,人脉广,人缘也好,局子里有需要协调的事情,大多数都有他出面。这开封城以西的人,三挂两不挂的,都能攀上亲戚,所以,有了什么事情,大多数都去找他疏通。刘家老三刘明义的老婆是张封的表妹,姑表亲,虽然不是直系亲戚,但也不是很远的,经常走动走动。自然是刘家弟兄巴结张封的多些。这次就是刘家兄弟到开封去看望张封。在我们这一带,流行着不出正月就是过年,串亲戚走朋友与大年初几的一样。刘明义带着老婆去看表哥,顺便就把两个哥哥叫上,到了开封城里,礼节性的送些点心烟酒之类的,然后到馆子里吃喝一顿,住上一宿,第二天回来。刘家老大是个很随和的人,念过私塾,会说子曰,还会背诵诗经。尽管两个弟弟都念过书,与他相比没有他有思想,看得远。老二刘明玉是个脾气古怪的人,动不动就发脾气,爱跳别人的小毛病。家里的孩子都很怕他。因为他这个人老是因为一些小事情没完没了的,特别是喝了酒以后。老三是个老实巴交的小东家,其实也是一个庄稼人,你从外表上是看不出他是东家的,与平常人衣着打扮并无两样,家里吃饭都是和伙计一个锅里捞出来的。除了春节那几天吃一块面,就是纯白馍馍,平时都是花卷和黑谷轮,就是杂粮馍。吃肉都是春节杀一头猪,吃不完的时候,就放在一个大油缸里,这个缸里都是花生油,这种藏肉不坏的方法很普遍,可以吃到五黄六月里。他听大哥刘明礼的,老大的眼光他是佩服的,不像老二,总是和老大顶牛。这不是,到开封走动还是老大的意思,按照亲戚的远近是不用来往的,老大刘明礼考虑,现在这兵荒马乱的,这个来了那个走,皇帝都下了龙位,孙中山当大总统,袁世凯窃国当政。还有,地方上出于无政府状态,到处都闹土匪,拉山头,起票,劫路,杀人,官府里没有个自己人不行。老二倒是很不以为然,他怪老大想的太多,他的意思是我们一个种地的,种好我们的地就行了,干吗要和这些官家打交道呢?没有好处,只会多花现大洋。不过,最终还是要按老大的主意去办。

过了正月十五,开封城里的年味已经很淡,刘家弟兄三个套上马车,拉上一只羊,还有两个猪后腿,外加一坛本地烧酒,顺着那条经常有土匪出没的沙土窝地提心吊胆地去了开封城。这时候,开封祥符已经改为开封县,省政府也设在了开封,民国了嘛。但是,这一带的人还是习惯自称祥符县人。到了开封,把东西送到张的家里,张封夫妇十分高兴,说着感谢的话。在家里稍坐一会儿,张封的老婆杨氏和刘家老三的老婆冯氏在家里说话,看那亲热的样子,跟亲姐妹一样,拉着手不肯松开,东家长西家短的。说得最多的就是他们共同的话题,姑舅表亲嘛,说舅舅和姑姑的事情,还有小时候的可笑事。几个男人插不上话,张封就建议到馆子里说话,眼看就是晌午,也该吃饭喝酒了。

临出门的时候,杨氏还一再交代丈夫说,一定要招待好她的这些亲戚,不能怠慢了,还威胁说,委屈了她的妹夫,回来要罚他跪搓板呢。张峰答应着,几个人有说有笑的出去了。那时候和现在不同,虽然省政府设在开封,但是街上的柏油马路不限驴车,他们赶着马车去了饭馆,并把马车栓到路旁的树上。

说是张封领着下馆子吃饭,其实最后算账的还是刘家三兄弟。老大结账,虽然户院不大,这点钱还是花的起的。那时候,都是印有袁大头的现大洋。孙中山的也有。这玩意儿值钱,一顿饭也就一个现大洋左右。

刘家三兄弟,在警察厅张封的带领下去馆子吃饭,晚上住在开封一个客栈里,那时候晚上可以听戏曲,还可以吸大烟下窑子。那时候冯玉祥将军还没有到河南来主政,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还很猖獗。不过,刘家三兄弟都不沾这些,张封也知道这些东西的厉害,他本本又是干警察的。逛窑子嫖娼妓,姐夫小舅的,更不可能。他们一般都是去听戏,那时候的开封戏院设在街。后来成了冯氏公馆,冯玉祥将军离开开封以后又改了戏院。

这一干人等到开封串亲戚,从馆子里出来又去了戏院听戏。这个咱暂且不说。咱们把目光转向刘家寨,且看那牛家兄弟怎样到刘家老宅院起票。

路上,牛家老大牛文一再问老五牛祯说:“你打听清楚了没有?这家晚上没有男人回来?这家确定没有枪?”

黑夜里,三匹马,一辆马车,六个人,动静也不小。他们边走边说着话。都是黄沙地,道路


状态提示: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