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和印刷术,除了印刷术尚未问世,其余的东西都已经被宋王偃捣鼓出来了。
似指南针这个东西,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便已经发明出来,只不过作用不大,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去有效地运用而已。
先秦时代中国的先人已经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认识,在探寻铁矿时常会遇到磁铁矿,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这些发现很早就被记载下来了。
《管子》的数篇中最早记载了这些发现:“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铜。”其他古籍如《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磁石的吸铁特性很早就被人发现,《吕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铁,或引之也。”那时的人称“磁”为“慈”他们把磁石吸引铁看作慈母对子女的吸引。并认为:“石是铁的母亲,但石有慈和不慈两种,慈爱的石头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头就不能吸引了。”
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宫中有一座门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门吸住。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
汉朝以前人们把磁石写做“慈石”,是慈爱石头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铁,那么是否还可以吸引其他金属呢?先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磁石不仅不能吸引金、银、铜等金属,也不能吸引砖瓦之类的物品。
西汉的时候人们已经认识到磁石只能吸引铁,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当把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时,有时候互相吸引,有时候相互排斥。现在人们都知道磁体有两个极,一个称n极,一个称s极。同性极相互排斥,异性极相互吸引。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对这个现象还是能够察觉到的。
到了西汉,有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这个性质做了两个棋子般的东西,通过调整两个棋子极性的相互位置,有时两个棋子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栾大称其为“斗棋”。他把这个新奇的玩意献给汉武帝,并当场演示。
汉武帝惊奇不已,龙心大悦,竟封栾大为“五利将军”。栾大利用磁石的性质,制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骗了汉武帝。
地球也是一个大磁体,它的两个极分别在接近地理南极和地理北极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体,可以自由转动时,就会因磁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指示南北。
这个道理古人不够明白,但这类现象他们很清楚。
宋王偃可谓是日理万机的一个大忙人,不过他这种脾性的人,特别讨厌安静的坐在御书房批改奏牍。现在群臣和各地官吏上的奏牍虽然已经不是竹简,但翻看那些密密麻麻的文书,对于宋王偃来说还是一种折磨的。
这不,在稍微批改了半个时辰的政务之后,宋王偃又做了甩手掌柜,将政务都留给太子恒处理,自己则带着邹衍、许行等人开始巡视朝歌附近的农田。
现在是公元前309年的秋季,金秋十月,地里的小麦也到了丰收的时节。
似宋王偃这般,不仅礼贤下士,还喜欢到处巡视,体察民情的君主实在少见。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愈发深入人心,过去崇尚古风的国君已经不再,大家都显得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一般,高坐在深宫中,不问世事。
据宋王偃所知,普天之下,能如他一般可以折节体察民情的,只有赵王雍和燕王职二人,其余的国君都是高高在上的。
宋王偃查访民间,首要的便是农事。古代中国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人们以农耕为生,很多时候,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粮食。
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站在高坡之上,放眼眺望着金色的四野,宋王偃倍感心旷神怡,一股久违的感觉涌上心头。
沿着田间小路在走着,宋王偃本着不扰民的想法,并没有要求农夫们向自己行礼,而是依次走动,看着一块又一块的麦地。
原本这些麦地里的米粟谷物生长得都差不多,大同小异的,没什么区别,不过在经过一块麦地的时候,宋王偃却看见了一片意想不到的景象,这片土地似乎比较肥沃,故而比周围的小麦长得要高一些,麦穗显得更多更为饱满一些。
“草民拜见王上!”看见宋王偃经过了自家的麦地,还驻足田垄上,那个正在收割麦子的农夫赶紧走了出来,向宋王偃行礼道。
宋王偃向着这个农夫垂询道:“寡人走访这片民田,其地之小麦所生长大小几近相同,何以汝这一块麦地长出的谷物如此之饱满?如此丰收?这其中是否有门道?”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
这一块地方的水土应该都是差不多的,没有可能说这一块贫瘠,那一块肥沃的。
农夫当即拘谨地回答道:“回禀王上。草民的这一块麦地确有门道。一日,草民在放牛之时,发现了牛的粪便下的杂草长的十分茂盛,便突发奇想,以鸡粪、牛粪和羊粪这些牲畜的粪便施于农田之上,这来年小麦果真长得如此之高,麦穗如此之饱满!”
“我们的这些土地是一样的,大家也都时常打理,清除杂草,但是草民因为用了牲畜之粪便而使得自家的麦地更为肥沃一些,故而地里的庄稼收获更为可观。”
闻言,宋王偃口呼“大善”。
“许行,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