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亲众多的成功答疑解惑过程中,也不免出现过败笔,在那次败笔之后,母亲便意识到自己心里疏导方面的欠缺,从此不再充当“二大夫”,又恢复成从前病人家属的角色。那次一位病友的母亲和我的母亲随意的聊天让我记忆深刻。开始时病友的母亲对自己见解的分析颇得母亲的心。她说:“在医院里,病人表面上痛苦,其实是最舒服的,他们也许是这里最少烦恼、最少动脑、最少劳心劳力、最少斗智斗勇的人群,他们只需躺在干净的病床上,安静的等待着咱们的照顾,恬静的进入梦乡,再恬静的醒来就好了。多舒服,你说是不是?”母亲对她的言论只能苦笑着表示同意,并用略带挑逗性的目光看向我,好像也在用同样的问句询问着我,我当时仍在病中,脑袋反应迟钝,没有回应母亲,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但记忆深处却对他们的谈话留下了些许印象。“而相对于病人的家属,也就是咱们,就没那么舒服容易了。咱们首先带着病人东奔西跑的探寻病源,当跑遍无数家医院后,才敢准确无误的确认病况和病因,再满朋友圈、亲人圈的寻找能略微相识的医生才敢入院治疗。唉,真是想起来就闹心。”“这一步最为麻烦和费心费力,不但要了解医生的专业水平,又要了解医生的医德医心。如若不然就很可能造成费钱费力的瞎耽误工夫。”病友母亲就有过很多次这样的经历,曾经一次的小小皮肤过敏跑遍了她所在城市的所有大小医院,钱花了上万,都没能治好。最后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朋友的朋友,虽也是她曾经跑过医院里的医生,但看病方法和所开的药品却有不同,以前医生开的药都是只能在医院或是医院附近的药店才能买到的特殊药品,现在只是随意一家小药店就有的国产药,虽没有以前的药品包装精致,但却真正的医治了病痛,最为可气的是只花了几十元钱和一个星期的时间就痊愈了......当她述说这段经历时明显情绪上有了变化。她从开始时平静的、闲暇的状态突然变得愤怒异常,感觉精神上曾遭受过巨大的创伤,今天又被揭开了一样。如不加以制止,很可能会导致另一个精神疾病患者的诞生。当时母亲瞪大着双眼,诧异的看着她,并耐心的劝慰道:“有些时候并不是医生的专业水平不够,更多的是现在的医院太多的在乎经济效益,在乎一年的营业额达到了多少,而不在乎治愈率和医者心。在顺理成章的医疗过程中加入了太多当今社会的弊病。医生大多数还是好的,他们也很认真负责,也很努力研学专业,也很关心病人的身体变化和医治效果,更多的是他们也都非常辛苦,我有些朋友也是医生,我觉得他们还是值得尊重和理解的。”
“你出去问问现在谁敢生病,生一次病,一生的积蓄都没了,积蓄没了还是好的,大多数人都看完病之后负债累累,反而活得生不如死。电视山总是报道各地的医闹事件,我觉得对着呢,就该闹闹。我有个农村的亲戚对我说,他们村里的人小病还敢进医院,大病就干脆不敢来了,活一天算一天,全凭天命,不然来医院一趟,病不一定治好,又欠下一屁股债,自己死后子孙后代就遭殃了。本来就没什么收入的家庭,欠下的债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啊。”说着这些话的同时,病友母亲的情绪又产生的变化,这会亢奋的情绪更加明显了,同时又存在着让人同情的悲苦状。母亲很同情她所提到的这种情况,但又不敢过于认同,怕本来没怎么安抚住的怒火燃烧的更旺。
“在医疗大形式下,个别医生为了生存和绩效,或是为了满足自己贪婪的心、对金钱的yù_wàng和与别人的生活条件上的攀比。更多的追求门诊率,更多的追求入院率,更多的追求药物背后的巨大利益。而忽略了病人和家属的感受和承受能力。又没有相关机构出面管理,所以才导致今天混乱的医疗秩序和医闹事件的发生。但都是个别案例。”
“个别?我看是普遍的。”
“对于病人或病人家属来说也的确真难。本来家中已有亲人生病,心理和生理上都不愉快。又要承担这么多负担。”母亲仿佛也感同身受的叹息道。
“医院和医生给我们有意无意的从中增加巨大的压力,巨大的负担,我们才在这些压力和负担下变得急躁,变得愤怒,变得敌视医院,敌视医生。但因为咱们亲人的生死掌握在其手中,所以又变得无可奈何。你看着,万一我的孩子有所散失,我一定闹他个天翻地覆。”“医闹”的根源不是我们病人和病人家属不讲理,主要是他们欺负我们太久,太狠了。”病友母亲仍义愤填膺。
“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医生和病人家属其实都是受害者,面对这样尴尬的现状,我们都应该静下心来,稳定稳定情绪,多为对方想想,多听从自己的良心,事情就自然好解决多了。偏执或过激的做法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作为小老百姓的我们不要得理不饶人,也不要刻意的拿病患的生死谋求暴利。人在做,天在看,无论是我们,还是医院和医生不求对得起所有人,至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了。”
“希望他们能这样。”病友家属在母亲的话语中渐渐平息了怒火,也为刚才的情绪激动略显歉意。母亲看着对面的病友母亲,即有些认同,又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