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皇帝好多啊>第四百四十四章 始皇帝的选择

嬴政,这位千古一帝,面对赵高的问题,并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看着数不清的老秦人一路往北……/p

嬴政并没有胜利的信心,他非常清楚大汉的强大,汉与秦在战争制度上几乎一脉相承,相差无几,如今汉已亡,嬴政身为大秦皇帝,自然十分清楚,秦,根本不可能是大唐的对手。/p

但是,他不甘心,他,是嬴政,是始皇帝,是大秦的主宰,他绝不能容忍自己选择投降。/p

高傲的始皇帝,平静的看着自己脚下的咸阳,眼中『露』出一丝决绝。/p

“姬长安,来吧,与朕决一死战!”/p

嬴政心中默默地念着,然后将目光投向北方,三千万大秦军人,已经是大秦帝国的极限了,此次若不能打退唐军,大秦基本上就可以选择投降了。/p

事实上,以秦之军制,完全可以将绝大部分男人都送上战场,但是,没必要。/p

因为真的那么做,那么哪怕胜利了,秦国的国力也将大大亏损,而且时代不一样了,重机枪和火枪火炮,将人海战术的力量大量削弱了。/p

再说了,武器方面大秦根本供应不上,再征发军人,他们真的只能无甲单剑冲上去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拼了,嬴政和大秦将军们理智尚存,自然不会如此疯狂。/p

而且,唐,也可以爆兵!/p

大唐人口,数倍于大秦,在爆兵这一点上,绝不会逊『色』,因此,大唐根本不怕秦帝国爆兵,这也是秦帝国没有大规模爆兵,鱼死网破的原因之一。/p

秦与唐的战争,足足持续了五年!千万级别的士卒,投入了这个绞肉机中,五年的时间,大唐正规部队和外籍军团伤亡近千万!而大秦之伤亡更是数倍于大唐。/p

上千万人永远的长眠在了战场,此战之惨烈,足以永远的记载在史册之上。/p

长安三十九年,长安之冬,咸阳之夏,大秦帝国,终于只剩下了最后的一座城市,也就是大秦帝国的帝都,咸阳!/p

姬长安看着眼前的咸阳,感慨万千:“没想到,这一战直接打了五年,直到今天,朕,才站在咸阳城外。”/p

姬长安看着庞大宏伟的咸阳,道:“没有城池的咸阳,能阻挡朕多久呢……”/p

方清,在一旁开口说道:“陛下,咸阳无城墙,但咸阳宫却有,恐怕,这将是一场苦战。”/p

姬长安摇了摇头,道:“传朕命令,大军后退十里,另外派人去给嬴政传信,就说,朕在五里之外的亭子等着他。”/p

“诺!”/p

方清毫不犹豫的将命令传达了下去,很快,一名胸甲骑兵就带着姬长安的口谕,入了咸阳,同时,大唐军队开始后退。/p

两个时辰后,姬长安和嬴政,在离咸阳五里的亭子中,见到了对方。/p

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出土于云梦的秦简上有“市南街亭”等语。/p

《续汉书·百官志四》刘昭注引蔡质《汉仪》,谓洛阳二十四街,每街一亭,十二城门,每门一亭。《汉书·百官公卿表》则谓十里一亭(里指距离)。/p

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人充任。/p

此外设于城内或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均置亭长,其职掌与乡间亭长同。/p

他们所在的亭子,虽然说是亭,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亭子,而且乡间的一亭。/p

亭长当然已经投诚了,毕竟已经打到了这个地步,他不投降只能死,哪怕再忠诚的人,面对刀剑也不一定能保证自己不背叛,何况一个小小的亭长。/p

如今,这个亭已经空置了下来,姬长安命人运来了大量的冰块,为这个咸阳的炎夏带来了一丝凉爽。/p

姬长安和嬴政,便是在满是冰块的开放式小屋中会面了。/p

二人没有在意外面的紧张气氛,反而相视一笑。/p

姬长安尊重秦国的习惯,长跪,而为嬴政倒了一杯茶。/p

姬长安将茶轻轻的放在嬴政面前,然后轻声说道:“请。”/p

嬴政拿起茶杯,闻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道:“不错,这是什么茶?”/p

姬长安微微一笑:“黑茶,我喜欢是因为它能保存很久,这茶,保存五年了,是五年前,秦与唐开战之时制成的。”/p

嬴政慢慢的饮了一口,然后放下了茶杯。/p

姬长安继续说道:“政兄,你好像没有带很多人来。”/p

嬴政笑了笑:“只带了中车府的八百人,这些人,够了。”/p

嬴政眉目低垂,道:“你约我前来,有何事?若是劝降,却是不必说了。”/p

姬长安沉默了片刻,道:“……若是我能许政兄你长生不老呢?政兄……可信我?”/p

嬴政看着姬长安,轻叹道:“我信,你满头白发,却没有丝毫皱纹,这如何让我不信,但是,若你认为,长生不老可让朕屈服,却是小看朕了。”/p

嬴政的语气虽然平淡,但是自我称呼的转变,已经表达了他的决心。/p

刘彻愿降,是因为大势已去,他想为自己的子民多保留一些血脉,为自己的后代留下一些福泽。/p

嬴政不愿降,是出自老秦人的骄傲。/p

哪怕无数人在怀疑,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嬴政不是秦人,但是,嬴政始终是秦国国君,是一个从秦地长大的,老秦人!/p

秦之国君,从来只有死在战场之上,却没有投降的,嬴政的骄傲,不允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四章 始皇帝的选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