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皇帝好多啊>第四百四十三章 始皇帝的决心

相貌堂堂的始皇帝嬴政,冷冷的说道:“自冬以来,上将军白起,率领千万大军,对唐人发动了进攻,如今已是春季,虽唐人损失巨大,然武安君的进攻也已经迟缓下来了,诸公,可有办法?”/p

(南北半球气候相反,长安夏是咸阳冬,长安秋是咸阳春)/p

蒙恬,这个秦国最得始皇帝信任的将军,正襟危坐道:“陛下,武安君最善奇谋,而上将军王翦,则善正面交锋,陛下不若请上将军出马,与武安君一起攻唐。”/p

嬴政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询问道:“蒙恬,朕其实更中意你去,你觉得,是否有把握将唐人击溃?”/p

蒙恬苦笑道:“陛下,臣实无必胜之把握,事实上,臣以为,王翦将军也不一定有把握能击溃唐军。”/p

嬴政沉默了片刻,然后脸『色』不变的对另一人问道:“李斯,我们还能征发多少兵力出来?”/p

大秦丞相李斯颇为犹豫的说道:“陛下,若是竭尽全力,还能征发两千万以上的百姓,但是……陛下,国家的铠甲兵器等物都没有那么多,尤其是火枪火炮,更是奇缺,征发这么多军人,对国家的后勤也是巨大的挑战,实在是得不偿失,还望陛下三思。”/p

“朕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嬴政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这些年和大汉打,朕和刘彻都没有拼命,现在,是拼命的时候了!”/p

秦国上卿蒙毅,长跪道:“陛下,我们在火枪之上,并不如唐人,征发兵力,恐怕……只是加大唐人的损失,若是唐人增兵,秦危矣!”/p

(长跪是直身而跪,也叫“跽”。古时席地而坐,跪时上身挺直的姿态,是将要站立的准备姿势,表示跽者将有所作为或反应;如《史记》云“项王按剑而跽”)/p

始皇帝嬴政冷冷的说道:“朕知道,所以,朕要全力一搏!只要扫清汉地的大唐军队,然后将西海岸彻底封锁,大唐想再进来就难了!所以,传朕命令,征发两千万军人,由蒙恬与王翦带领,支援武安君!”/p

“唯!”/p

(唯和诺是秦汉朝时期人与人之间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唯唯诺诺因此而来。秦汉朝时“唯”与“诺”皆为象声词,皆为应答之声。但“诺”指地位或者辈分高的人对下级或者小辈分的应答。“唯”才是指地位或者辈分低的人对地位高或者辈分高的人的应答。关于“唯”与“诺”的表达规矩,《礼记》卷二(曲礼上)有云: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缓应曰诺,疾应曰唯。”关于“唯”与“诺”的表达规矩,一定要恭敬的人不可用诺,上级对下级特殊情况为表敬意可用唯,诺是比较随意的应答甚至是不耐烦,诺的用法中对上下规定没有唯严格,下级对上级有时也可答。但唯多用于下级对上级,诺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或平辈之间,具体情况视语境而定。姬长安规定用诺是因为顺耳。)/p

始皇帝令既下,大秦上下自然不可不从,大秦帝国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迅速的运转了起来,无数的老秦人高唱着《无衣》,奔赴战场。/p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p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p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p

《左传》曰,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p

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诗,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fēng_liú犹存焉。”/p

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p

历史上的老秦人,高声呼喊着战歌,从西戎打到关东列国,打出了一片庞大的领土。/p

历代秦王励精图治,国君甚至亲上战场,高呼着秦歌,与老秦人共击外侮,暴霜『露』、斩荆棘,秦人从不屈服。/p

而今,老秦人将与比自己强大数倍的大唐军队交战,可是他们心中并没有任何恐惧。/p

老秦人会死,却绝不会屈服和投降。/p

他们相信,在始皇帝陛下,在武安君,在战神王翦,蒙恬他们的带领下,大秦所向披靡,这一点,他们从来没有怀疑过。/p

高耸的秦宫中,始皇帝静静地看着无数的老秦人从咸阳往北,通过直道,去往北疆,去往汉地。/p

中车府令赵高,低声道:“陛下,计划真的会成功吗?”/p

赵高,这个中车府令大概和世人所想得不一样。/p

赵高工作勤奋,行事坚韧不拔,果断敢行,这些因素,使得他深受始皇帝的赏识,不过,始皇帝赏识他可不代表他这个中车府令含水份,事实上恰恰相反。/p

中车府令是皇帝的侍从车马班长,对于车马的驾驭管理,保卫皇帝安全的能力有极为严格的要求。/p

根据秦律规定,一般的车马驾御至少要经过四年的训练,四年后不能良好地驾驭车马,教官受惩处罚款,本人偿服四年劳役。/p

而中车府车士,从学习到驾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三章 始皇帝的决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