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络游戏>元首的愤怒>第225章 长驱直入(上)

此时的李默正在前敌指挥所内仔细地分析着前线送回的各种报告和情报,当然也有无数的参谋帮着整理归类,以便让李默可以随时查阅,几名作战参谋手拿推杆,笔直地站在沙盘前,他们的面前是一个巨大的沙盘,沙盘上面是整个波兰的战略事态图,几辆黑色的四号坦克的模型已经被摆放到了沙盘上,位置正处在波兰罗慈与拉多姆的前方,这几辆坦克模型就是代表着卑斯麦的坦克突击群,他们的后面分成左右两翼,其他部队和运输车队了。第七轻装甲师就是一把攻击的箭头。

李默看完自己部队的事态,没有发现什么大的问题,进攻才几个小时,就挺进到波兰境内一百公里,还有一百多公里就是波兰首都华沙了。如此进展的速度,可以用神速来形容,其他部队的进展连一半都没有,这主要是李默的补给可以及时送到前线,庞大的运输车队作用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另一个就是李默的四号坦克,对于波兰陆军来说就是神级的存在,这跟杀鸡用牛刀差不多。突破“罗慈集团军“和波兰皇家骑兵部队可以说是毫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战术任务,当然德军航空师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全程护航,并为坦克部队扫清前进障碍,消灭波军的一切重火力,这些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不然李默的德军装甲部队哪能这么顺利,这完全是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啊!不是那一个人。那一种部队可以办到了,荣誉属于德军第七装甲军的每一个人,荣誉属于所有参展的德军各军种。李默看完自己的部队,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其他战线,沙盘上面清楚地标注着各部队的进展情况,沙盘上面就用一个小小的军旗代替那只部队,小军旗上面写着那个部队的番号,这样就能一目了然地看清楚整个波兰的战略局面。

德国三个方向同时进攻,李默的德军冲的最快,李默左边的德国国防军第8集团军正在与波兰“罗慈集团军”激战。还没有突破波军的防线。第4集团军(司令官克鲁格,下辖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才是李默关注的重点,因为第4集团军也是从“波慈南集团军”与“波莫瑞集团军”的结合部突击,直奔波兰首都华沙。可惜的是古德里安的装甲19军被派去攻击“波莫瑞集团军”去了。第4集团军只能用一个装甲师来突破。所以第4集团军进展也不是很快,大约前进了六十公里。

如果第4集团军一旦和德军第七装甲军会师,哪么波兰的三个重兵集团军将被彻底合围并被歼灭。现在的问题是。李默的第七装甲的战斗位置十分突出,这样的战略事态,自己的部队到底有不有危险,李默开始沉思,开始分析。为了保护自己的的运输线,隆美尔已经把自己的一个步兵团给派到了运输线上驻守,步兵团也有一些坦克,但是数量很少,其他武器到是齐全,两千守住已经占领的地方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李默第七轻装甲师只管前进,再前进,突破,再突破,用截断敌军的退路来瓦解敌军的战斗意志,反正后路有自己的老师隆美尔关心,隆美尔此时手中还有两个步兵团,一般情况下是够用,而李默的直接指挥的是一个坦克团,一个步兵团和师属炮兵团。

李默的装甲部队用于突击,隆美尔指挥步兵跟进和运输,还有左右两翼的防守,这样安排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只要李默坦克突击群,能顺利突破波军“普鲁士集团军”的防线,不使战场陷入绞着状态,波军是根本没有时间调动军队来合围自己的,波兰的空军就不用说了,德国的首次突击就是从空中开始的,波兰的大部分空军此时已经是不存在的了,波兰的所有机场更是被炸得千疮百孔。

分析完这些,李默又开始比划起来,比划了片刻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一样,抬头就对身边的作战参谋说道:

“命令前线已经空载的卡车立即返回,然后到基地内装载上他前次运送的东西,再快速地返回到运输队去。”

李默的这条命令意思就是要保证运输队的各种物质供应,随时都是满载,不会出现等要打仗的时候,结果没有弹药什么的了,岂不是很悲催。

只要保证前线弹药等物质充足,李默相信自己的坦克突击群现在是没有什么部队能够挡的住,今后几年李默当然不敢说这话,但现在李默绝对有这个自信,特别是针对波兰的作战。

根据《白色方案》的计划,第十集团军在突破波军的防线后,就要派出一支部队,直接奔袭波兰首都华沙。既然要“闪击”华沙,李默也不在迟疑,立即开始对各部队下命令,其他部队防守前面部队攻击下来的阵地,重点放在保护交通线的方面。斯图姆中将带着第十五机械化军剩下的两个师跟进,这两个师就只能算是摩托化的步兵师了,每一个师有一个装甲营,分别是一个三号坦克连,两个半履带装甲连。

机械化第十五军的这两个师的装甲突击力量虽然不强,但是全师都是机械化,摩托化,运动能力极为快速,这也是第十集团军司令官赖歇瑙上将派出去攻击华沙的原因。

就算李默能突破罗慈市与拉多姆之间的防线,猛插到华沙去,如果其他部队的进攻迅速的话,机械化十五军就没有任何的危险,如果其他的部队不能按时到达,机械化十五军可是有点危险。

其实从德军制定的《白色方案》来看,德军一直十分的轻视对手,高估自己,对波兰这样的小国,到


状态提示:第225章 长驱直入(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