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十一月,后唐明宗病危,遣宣徽使孟汉琼驰奔邺都,召李从厚回京。李从厚乃后唐明宗第三子、邺都节度使、宋王。后唐明宗崩,李从厚秘不发丧。六日后,于西宫发丧,在柩前即位,是为后唐闵帝。
闵帝李从厚视潞王李从珂为眼中钉,因其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担心其造反,夺取皇位。也担心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驸马都尉石敬瑭势力太大,功高震主。
潞王李从珂,为后唐明宗养子。本姓王氏,镇州人。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一月二十三日,出生于平山。母宣宪皇后魏氏。唐景福年间,后唐明宗为后唐武皇李克用的骑将,攻取平山时,遇魏氏,掳为妻室。当时,李从珂已十岁,后唐明宗将其收养,视如己出。李从珂长大后,方颐大体,身长七尺,材貌雄伟,以骁勇著称,明宗甚喜爱,带在身边出征作战,屡立战功,以力战知名。后唐天成初,为河中节度使,加检校太傅。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加检校太尉,移驻凤翔节度使。长兴四年五月,封潞王。
石敬瑭性情沉稳寡言,善骑射,喜读兵书,敬慕李牧和周亚夫,勇敢善战。后唐明宗甚是喜爱器重,将三女永宁公主嫁与为妻,委以重任,授予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兼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总管。后唐明宗在宫中设宴,送石敬瑭赴任。
石敬瑭双手捧着酒杯禀奏:“臣虽微怯,惟有边事敢不尽其忠力,但臣远离玉阶,不能及时觐见拜望。”
石敬瑭辞行,明宗泣下沾襟。足见明宗对石敬瑭的喜爱。
闵帝李从厚为防意外,将李从珂的儿子李重吉从朝中调任亳州刺史,深怕父子俩内外勾结,篡夺皇权,并将李从珂已经出家为尼的女儿李惠明召进宫中为质。
李从珂得知,心中恐惧,惶惶不安。
做了这些安排,闵帝李从厚还是不放心。
枢密使朱弘昭秘献换镇之计,对闵帝李从厚道:“可将二人调离原镇,以削其势力。”
闵帝李从厚大喜,升任朱弘昭中书令,采纳换镇之计,宣授李从珂从凤翔节度使调为北京留守;以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调往镇州节度使;以镇州节度使范延光调邺都留守;将堂兄河中节度使、洋王李从璋接任凤翔节度使。
闵帝李从厚并没有下诏书,只是遣使来宣布,并命李从珂进京面圣。
李从珂听到皇上的宣授,感到事有不测,召集宾佐将校研究对策。众人纷纷上言皇上年幼,没有亲自处理事务,军国大政都委托朱宏昭和冯赟。事出蹊跷,潞王必须要有保全之策。
判官马裔孙道:“皇上下令召潞王,不等备好车马就急着要走。诸君都言此行凶险,麾下也认为朝廷有人要加害潞王,此行万万不可。”
李从珂听从众人的劝说,拒绝进京,心中更加怨恨闵帝李从厚。
西京留守王思同禀奏:“凤翔节度使、潞王从珂拒命。”
中书令朱弘昭启奏:“潞王拒命,足显篡权之心。切不可姑息,宜当出兵讨伐。”
闵帝李从厚道:“卿所言极是。”遂命王思同为西面行营都部署,率军出讨李从珂。并传诏命诸镇出兵征讨叛贼。
殿直楚匡祚出班启奏:“为防不测,应将李从珂的儿子李重吉招到京城监
押,以为人质。”
于是,闵帝李从厚下诏,将李重吉招到京城,监管在军营中。得到李从珂起兵反叛的信息,遣使将李重吉杀死。
李彝超得到诏命,整顿兵马,准备出兵勤王。
其弟李彝殷对他道:“我听说皇上猜忌潞王夺权,遣军进剿,潞王兴兵反抗。这是兄弟之间的事,也是皇上的家事。为臣者,不宜参与。弟以为切不可轻易出兵,以铸大错。”
李彝超道:“虽是皇上的家事,可皇上下来诏书,如不出兵,就是违抗皇命,怎么办?”
李彝殷道:“我等先整顿兵马,静观时局之变。俗语云: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如皇上得胜,我再急速出兵。如潞王得胜,我就偃旗息鼓。”
李彝超道:“好,二弟之计甚好。”
于是,李彝超整顿兵马,却按兵不动。派出数路探马,打探军情。
李从珂得到儿子李重臣被处死的音讯,放声痛哭。当夜命李专,以“清君侧”之名出兵,请求诸节度使出兵助阵。
王思同率军征讨,诸路大军向凤翔进发,将凤翔城包围。
李从珂登上城头,泪流满面,对城下的将士道:“我年未二十从先帝征伐,出生入死,金疮满身,树立得社稷。你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是跟随我冲锋陷阵的。今朝廷信任贼臣,残害骨肉,且我有何罪!”
说完,李从珂大哭。城下的将士们听了,都产生同情之心。
羽林军都指挥使杨思全对众将士高呼:“大相公,是我主也。”遂率军自西门进城。严卫都指挥使尹晖也引军自东门入城。其他朝廷大军见状,纷纷撤军。王思同一看,也领军退守潼关。
李从珂率军东进,兵攻潼关,将其攻陷,杀王思同,挥师长安。副留守刘遂雍开城投降。
闵帝李从厚得到上表,心中震惊,对康义诚等臣道:“朕年幼嗣位,委政大臣。兄弟之间,必无仇恨。诸公大计见告,朕独难违,事已至此,何方转祸?朕当与左右自往凤翔,迎兄社稷,朕自归藩,于理为便。”
朱弘昭和冯赟都反对,纷纷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