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竹筒饭,先用刀子将竹筒“开膛破肚”,米粒上带着五花肉、胡萝卜、香菇和广式腊肠粒等,颜色搭配鲜艳,看着十分诱人。这些食材搭配在一起,让竹筒饭色香味俱全。香味混着竹子的清香直窜入鼻孔。吃时,饮一口黎家“山栏酒”,咬一小口竹简饭,慢品细嚼,趣味盎然。苏轼曾写到:“庇者竹瓦,载者竹筏”就是指竹筒饭的特色。
竹筒饭一般是黎家人出远门、上山打猎或在家里招待客人时才做,但现在已演变成黎家的一道家常菜。经烹调师在传统基础上改进提高,使之摆上宴席餐桌,声誉甚高,成为海南著名传统风味美食。
此外黎族兄弟还爱吃南瓜饭、黄色饭等。南瓜饭所用南爪并非一般南瓜,只能用山栏地中种植的旱地瓜种,俗称“山鹿南瓜”,其瓜肉质结实,完全成熟后每个只有两至三斤,肉质比一般瓜色泽深,呈橘红色。除皮除籽之后切成小块,与泡过的糯米拌和,置于竹制蒸具,进锅蒸一小时即可。熟后瓜、米饭品质酥软,疏散不粘,口味清郁耐品。再加上加适宜作料鱼肉更佳。
黄色饭所用米就是山栏糯米,煮法与常法同,但在米中加进适量的优质南药。如山黄姜、牛大力、土藤根叶等。做成后饭呈黄色,所以叫黄色饭。这种饭有补血、提神、强身作用,可疗水肿、贫血等病,实为一种药膳。黎族民俗中的黄饭用于招待舅舅、头人或久别的亲属,可见在黎民眼中黄色饭的地位。
聪明的黎族兄弟,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尤其是在对饮食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们独特的食谱,其中最能体现黎族特色的是他们腌制技艺,也反映了其生产力状况以及生活环境、生活方式。
黎族腌制品虽然不多,却享有盛名。他们的腌制品多为混合型腌存,并久储使之酸化分解。常见且广为人知的有菜腩、肉腩和黎语称为“常”的东西。
菜腩采来野菜的幼茎或叶,用粥液冲浸,密封于陶中腌制,一月后可食,气味浓郁独特,酸里带着温润。肉腩的原料较为丰富,有蟹、螺、青蛙,或牛羊猪鹿的皮、脊骨斩碎后,混为在一起,再调加些菜、饭等,调搭自由,在陶缸中密封,放置数月或数年后再食用。有些腌存时间较长的,都化解成酱状。一旦启封,其味可传数里之外。味道薰郁沉酸,喜欢这种菜食的均称香不可比。大概类似干奶酪、臭豆腐吧。据说,肉腩可分解人体中的尘埃杂质,具有养生保健作用。
黎语所说的“常”,与肉腩的制法相近,但材料要求有所不同,制法也各异。肉腩所用多为小动物或大动物的皮骨或剩食。而“常”则以整块的牛、猪或鹿肉等,有时也用鱼肉。煮热饭,或炒热米粉,与肉隔层相填累积在缸中,趁热密封。几个月后启封,味道甘酸诱人,被视为珍品。
黎族的这些腌菜的处理技术与甜糟的处理颇有相似之处,显著的特点是陈放时间的运用。尤其是长时间的发酵、酶化,不仅改变口味,也改变了营养成分。所有别有味道,深受黎族同胞的喜爱。
此外黎族兄弟还爱吃南瓜饭、黄色饭等。南瓜饭所用南爪并非一般南瓜,只能用山栏地中种植的旱地瓜种,俗称“山鹿南瓜”,其瓜肉质结实,完全成熟后每个只有两至三斤,肉质比一般瓜色泽深,呈橘红色。除皮除籽之后切成小块,与泡过的糯米拌和,置于竹制蒸具,进锅蒸一小时即可。熟后瓜、米饭品质酥软,疏散不粘,口味清郁耐品。再加上加适宜作料鱼肉更佳。
黄色饭所用米就是山栏糯米,煮法与常法同,但在米中加进适量的优质南药。如山黄姜、牛大力、土藤根叶等。做成后饭呈黄色,所以叫黄色饭。这种饭有补血、提神、强身作用,可疗水肿、贫血等病,实为一种药膳。黎族民俗中的黄饭用于招待舅舅、头人或久别的亲属,可见在黎民眼中黄色饭的地位。
聪明的黎族兄弟,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尤其是在对饮食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们独特的食谱,其中最能体现黎族特色的是他们腌制技艺,也反映了其生产力状况以及生活环境、生活方式。
黎族腌制品虽然不多,却享有盛名。他们的腌制品多为混合型腌存,并久储使之酸化分解。常见且广为人知的有菜腩、肉腩和黎语称为“常”的东西。
菜腩采来野菜的幼茎或叶,用粥液冲浸,密封于陶中腌制,一月后可食,气味浓郁独特,酸里带着温润。肉腩的原料较为丰富,有蟹、螺、青蛙,或牛羊猪鹿的皮、脊骨斩碎后,混为在一起,再调加些菜、饭等,调搭自由,在陶缸中密封,放置数月或数年后再食用。有些腌存时间较长的,都化解成酱状。一旦启封,其味可传数里之外。味道薰郁沉酸,喜欢这种菜食的均称香不可比。大概类似干奶酪、臭豆腐吧。据说,肉腩可分解人体中的尘埃杂质,具有养生保健作用。
黎语所说的“常”,与肉腩的制法相近,但材料要求有所不同,制法也各异。肉腩所用多为小动物或大动物的皮骨或剩食。而“常”则以整块的牛、猪或鹿肉等,有时也用鱼肉。煮热饭,或炒热米粉,与肉隔层相填累积在缸中,趁热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