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抗日之雷霆战将>第六百五十二章 亲笔信(二)

雷剑说到‘华北危急’、‘八路军根据地危急’时,新七旅宋旅长紧张的问道:“雷团长,八路军总部在日伪及顽固派的多方军事压力下,应该......。”

陈司令看雷剑说的口干舌燥,他把自己跟前的一杯水推给雷剑,关切的说道:“雷团长,喝口水再接着往下讲。”

雷剑说了这么多华北敌我双方目前的形势,他虽然不敢把从穿越前了解的史料,在现在还没发生时就提前说出来,可他说的这些,也是经过大脑快速运转,把该说和不该说的在脑中进行分类、保留和摒弃,然后才说出来。

他被宋旅长问的刚想大说特说,突然发现东纵宋政委,以一种赞同和狐疑的眼神盯着他,雷剑赶紧端起杯子掩饰自己,‘咕咕咕’的几口灌下去,看着陈司令说道:“陈司令,我就说到这吧,您看......。”

“那不行,你这小老弟刚说了开头,后面的战例还一个都没说,哈哈,既然你说是赶鸭子上架,怎么说下架就下架了呢?快接着说吧,大家都等不及了。”新七旅宋旅长吆喝着催促道。

雷剑看陈司令和宋政委用一种鼓励的眼神看着他,他清了一下嗓子接着往下说:

八路军根据地在日伪顽三方势力的封锁进攻之下,处境十分困难,延安总部为了反击顽军对抗日根据地的进攻,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对顽军实施最大范围打击,最终目的是消灭顽军,团结抗日之友军,一直对外,打击日本侵略者。

顽军的目的就是要消灭八路军,在抗战时期发起第一次反攻高潮,是时任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长官,命令晋绥军所有部队,进攻抗日前线的新军。

八路军总部获悉这一情报,十分震惊,命令新军附近八路军部队,要以最大的军事力量支持、增援新军奋起反抗,采取机动灵活的方针,妥善处理了这次事件,沉重的打击顽固派妥协投降阴谋,巩固了山西的抗日局面,把滑到边缘的晋绥阎长官,争取留在抗日阵营。

总部并没有因为暂时的胜利而大意,明确指出;八路军与顽固派的摩擦斗争并不会就此结束,很有可能会摩擦加剧,命令华北各八路军主力师、晋察冀军区以及各部队,要随之做好反顽作战准备,互相支援,一定要粉碎顽军的反动浪潮。

正如八路军总部所料,顽军第三十九集团军石部,及九十七军朱部,不但没有收敛,在八路军派出会谈代表苦口婆心的一再劝告下,表面应承,在八路军会谈代表刚离开,撕下假面具,反攻摩擦活动日益猖獗、变本加厉,调集正规军和地方反动武装十万人,气势汹汹的在华北发动攻势,进攻八路军抗日根据地。

华北抗日斗争局面十分危急,延安总部为了维护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指示八路军对进攻的顽军,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以及‘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对进攻的顽军实施针对性打击。

顽固派在进攻不利的情况下,又调集大批部队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实施进攻。为反击顽军进攻,八路军总部命令,主力师(129)、晋察冀军区计十三个团,决定在武(安)磁(县)涉(县)林(县)发起打击顽军战役。

战役的指导方针;集中兵力,首先歼灭孤立突出的顽军九十七军朱(怀冰)部,监视并争取磁县、林县地区,策应朱部进攻的第新五军保持中立。

此次战役,八路军各协同部队,以最猛烈的火力击溃朱(怀冰)部,歼灭敌九十七军等部一万多,八路军总部命令各部队停止追击,并主动提出停战一致抗日。

第二战区卫(立煌)副司令长官出面,双方通过谈判议定;以临汾至屯留和长治、平顺、磁县这条主线为界,主线以南为友军驻防区,以北为八路军占住区域,并提出联合抗日,共同对外,至此,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攻高潮被彻底打退,反摩擦斗争暂时告一段落。

反摩擦刚告一段落,八路军总部针对日军华北方面军实行的‘囚笼计划’、‘三光政策’,发布命令;命令华北各部密切配合,从1940年4月10日开始行动,对敌人的铁路、公路交通线,发起最猛烈的总破袭。

这次行动的具体部署,命令晋察冀军区破袭沧石路以北的津浦、平汉以及正太路,主力师(129)破袭沧石路以南,主力师(120)破袭同蒲北段,山纵徐、朱所部,破袭胶济路及津浦路南段。

此次八路军总部制定的总破袭战役,由于重庆政府派兵进剿八路军延安总部,总部命令暂停实施总破袭战方案,速调兵增援。

延安总部要求八路军总指挥早日动身,前往洛阳,与第二战区卫副司令长官,谈判友军摩擦问题,晓以厉害,申明大义,要求减少摩擦,共同抗战。

前线总指挥临离开前,与副总指挥和参谋长根据华北之形势,共同商讨,最后意见非常一致的提出,要向华北八路军根据地,不被日军蚕食,必须发动一场针对日军铁路、公路交通线的总破袭战。

副总指挥对总指挥离开前线指挥部,心里始终很不踏实,他知道总指挥要经过敌伪顽军多条封锁线,路途险恶,将会非常危险。

他对随从总指挥同行的周参谋,一再嘱托,要保证总指挥的安全,不能出现一点差错,要是总指挥有什么不测,会枪毙了他。

智勇双全的副总指挥,始终放不下他酝酿已久破袭日


状态提示:第六百五十二章 亲笔信(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