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闲的的日子是相对的,淮安城内外表面上很是平静,私底下却是暗潮汹涌。
对崇祯极其身边的人来说,接下来的这些日子将决定他们所有人的命运。南京方面是欢迎崇祯继续做皇帝,还是会另立天子,谁也说不定。毕竟福王已经在军队的护送下去了南京。
若是南京群臣肯放弃拥立福王还则罢了,否者的话一场战争将不可避免。
不管是崇祯,还是护送他一路南下的平南军,都绝对不肯把皇位让与他人,否则一场奔波辛苦岂非白费。
而对坚持正统的路振飞等淮安官员,既然把崇祯接到了淮安,他们也已经别无选择。
所以在陈越属下平南军正在休整之时,淮安城内一众官员却忙碌无比。
崇祯在忙着接见江北各府县的官员,抚慰他们,以求江北地方能够支持自己。
路振飞则忙于和淮安地方士绅们沟通,征调各地团练兵来淮安。
虽然淮安有两万余团练兵,都是路振飞上任以来为了抵御闯贼南袭招募而来的。
不过这些团练兵和正规明军不同,本质属于地方民兵。因为军队大都是由地方士绅们负责招募,士兵的来源都是士绅们附属的佃户农户。
在大明,皇权只能到达县一级,广袤的乡村实际统治者就是这些乡绅,绝大多数的土地都在他们的名下,种田的农民也都是他们的佃户。
当初路振飞刚刚上任的时候,地方兵备松散,淮扬两府根本没有有战斗力的军队,漕运总督下辖的漕兵战斗力为渣,和其他的明军军户没有什么两样。
为了迅速招募一支军队,路振飞不得不和乡绅们妥协,由官府和乡绅们合作招募团练兵。官府出一部分训练用的粮饷,训练打仗所需的大部分钱粮则有乡绅们提供。
当年流民军一路而来,火烧凤阳府,烧杀抢掠的行为吓坏了两淮一带的乡绅,也不用路振飞多劝,他们就自发组织了团练兵。
同时,为了练兵,路振飞借调了不少军官将领用来练兵,比如担任一营主官驻守宿迁黄河边的金声桓,本来就从属于平贼将军左良玉的麾下,是路振飞从左良玉哪里借调过来的。
正是这支组建了不足一年的团练兵,抵挡住了李自成派来占领两淮的军队,击退了来袭的大顺军董学礼部,生擒了大顺派过来的淮镇节度使和宿迁防御使。
所以,这支部队虽然是一支新军,但战斗力着实不弱。
不过团练兵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全部士兵都是由淮安本地的农户组成,为了保护家乡,他们会拼死作战。可要是征调他们去外地打仗,比如去南京,战斗力就很难说。
而且,乡绅们在团练兵中的影响非常的,绝大多数军中的军官都是乡绅们的子弟担任。
所以与其说团练兵是从属于淮安官府,更不如说他们是地方乡绅的私军。想要掌控他们并不是那么容易。
在另一个时空,除了击败来袭的大顺军以外,这支团练兵再无作为。在路振飞被马士英诬陷罢官回乡之后,再随着四镇军阀的崛起,这支团练兵就罢兵为农,重新变为了农民。
好在,路振飞是团练兵的创始人,在淮安府威望很高,他的话士绅们还是听的。
路振飞和王寅等人商议之后,禀告崇祯,宣布以后团练兵的粮饷将全部由官府提供,以之为条件把各地团练兵调到淮安。
淮安本就是漕粮的转运地,北方沦陷,堆积在淮安的漕粮达几十万担之多,原来路振飞只是个地方巡抚,没有权力动用漕粮,现在则不同了,这些漕粮正好可以用来养军。
粮饷全部由官府提供,对乡绅们来说再好不过,归根到底,团练兵还是朝廷的军队,而且皇帝就呆在淮安,敢违背官府的调令的几乎没有多少。
这几日,不断有团练兵到达了淮安,淮安城外聚集了一万多军队。
名义上陈越现在是江北提督,所有的军队都归他指挥,不过眼下他对这支军队并不熟悉,团练兵的将领们也只认路振飞,仓促交接指挥权恐怕会引起混乱。所以陈越并没有试图插手团练兵的指挥。
而对于团练兵的将领们来说,平南军本来就是客军,自然也很难让他们有好感。这些团练兵的将领一部分是路振飞从各地征调而来的军官,一部分是士绅子弟,来到淮安后也只去拜见路振飞以及淮安知府徐庸等官员,对陈越并没有多做理会。
当然,也有明眼人,比如一个叫做金声桓的军官,就主动前来拜见了陈越。
金声桓,原本是左良玉属下游击将军,在和顺军的交战中,金声桓手下的军队被顺军袁宗第部击溃,他仓皇逃到武昌,原本左良玉要杀了他,正好路振飞来了书信要求左良玉派一些军官帮助训练军队,左良玉遂把金声桓派到了淮安。
在陈越面前,金声桓把自己过往的经历详细的说了。
身材魁梧,浓眉大眼,浑身充满了爆发力,金声桓本人绝对是天生的军人。聊天中得知,金声桓果然是世袭的千户,从小练习武艺。其人也会领兵作战,前些时日路振飞打败顺军,金声桓就立下大功。
陈越的明末历史学的不是很好,有限的历史知识都是来自警校同学,那个疯狂的明粉,隐约的记得,这个金声桓在清兵南下时是投降了满清,后来不知为何造了清朝的反,重新归到大明的旗下。
有能力,有眼色,竟然知道自己前景远大,刚来到淮安就巴结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