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络游戏>都市全能巨星>第155章 世界田径新历史

比赛现场,在全场观众的瞩目中,张华松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自己稍微有点紧张的心情,然后开始助跑。

在现场和电视机前所有人的关注下,张华松逐渐加速,沿着一条j型助跑曲线跑到起跳区域。最后猛然发力,纵身一跃,全身舒展,头、颈、背、腰、臀、大腿、小腿、脚踝,依次越过横杆,然后真个身体落到后面的软垫上。

张华松的身体没有碰到横杆,横杆好好的挂在立杆横托上,纹丝未动,试跳通过!

现场解说和电视直播主持人顿时大吼着向大家大声的宣布道:“230米,张华松第一次试跳230米就成功了,他达到了北平奥运男子跳高的a标线,是目前华国队第三位达到奥运a标的男子跳高运动员。让我们恭喜张华松!”

“哗!”现场顿时响起了最热烈的掌声,起码几百个张华松的粉丝在一起欢呼和尖叫,为张华松一次试跳就跳过奥运a标线激动不已。

就眼下来说,张华松已经拿到了奥运参赛资格!

不过,另外两个运动员一个231米,一个232米。张华松这个成绩,还不保险。如果有其他运动员在奥运会之前跳出231米的成绩的话,张华松就不一定能参加奥运跳高比赛了。

所以,张华松必须还要冲击更高的成绩!

但是,后面张华松也不敢提升太多,只能1厘米1厘米的提升了。

然而,冠军产生之前,规则又必须每次提升至少2厘米。

所以,接下来的比赛,张华松都全部选择了放弃,他的成绩一直停留在230米,其他运动员则不断的挑战新的高度,直到挑战失败为止。

差不多1个小时后,除张华松外剩下的最后一位运动员冲击新高度失败,成绩停留在了228米。他也想冲击奥运a标,但三次试跳230米都最终失败,他的试跳次数用完了,张华松已经确保拿到冠军了!

剩下的时间,就是张华松作为冠军可以1厘米1厘米的不断冲击新高度的时候了。

张华松让裁判将横杆提高到231米后,开始231米的第一次试跳。

然后,在全场数千人的注视下,张华松再次一跳而过,将他的成绩提高到了231米,观众们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232米,张华松就感到有些困难了!第一次试跳动作不到位,横杆不幸被他的脚踝带落,引起全场一声叹息。

不过,张华松还有两次试跳232米的机会。

第二次试跳232米,张华松做了充分的准备,终于一气呵成的跳了过去,没有带落横杆,试跳通过,引起现场一片掌声和欢呼。

不过,张华松的挑战还没有停止,他让裁判再次将横杆升高了1厘米,达到了233米的高度。

如果这个高度跨过去,张华松就是目前达到奥运a标的三个华国运动员中的第一名,奥运资格就基本上稳了。

结果,张华松试跳了两次都没通过,让所有人都看得揪心不已。

直到第三次,张华松足足准备了两三分钟,甚至来回测量了一下助跑步数,然后才一气呵成,在第三次试跳时成功跳过了233米的高度。

看到张华松跳过去,并且没有带落横杆,解说员顿时大吼道:“过去了、跳过去了,张华松第三次试跳,终于跳过了233米。这是目前我国达到男子跳高奥运a标的三名运动员中的第一名,张华松的男子跳高奥运参赛资格百分之百的稳了。张华松拿到了他的第六个奥运项目参赛资格,让我们恭喜张华松!”

现场观众和裁判、教练、运动员都起立鼓掌,为张华松的第六个奥运项目参赛资格鼓掌致敬!

但张华松的挑战还没有停止。

向观众们致谢后,张华松再次挑战234米。

不过,他的技能也才235米,加上前面跳了那么多次,体力消耗不小,三次试跳234米都全部以失败告终,引起现场观众们的一片叹息声。

跳高比赛果然是一项专门挑战“失败”的比赛!

张华松的最终成绩定格在了233米,但也已经可以确保让他拿下奥运参赛资格,并夺取这次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南惊站的男子跳高冠军了。

张华松的跳高比赛一结束,华国,乃至全世界的许多媒体,都报道了张华松拿到第六个奥运项目参赛资格的新闻,引起了无数体育迷和田径业内人士的惊骇。

田径跟游泳不一样。

田径史上,有职业运动员兼项过100米、200米、400米、跳远、sān_jí跳远五个项目,但这已经是田径历史之最了。

而张华松,现在还多了一个跳高。

不是玩票,而是获得了正式奥运会参赛资格,要在奥运会这个全世界最大的舞台上参与多达六个田径项目的比赛。

张华松创造了世界田径新的历史!

不过,张华松的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在当天下午,他还有一个撑杆跳的比赛。

1月30日下午15点,华国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南惊站男子撑杆跳比赛正式开始。

撑杆跳在华国比较冷门,参加撑杆跳的运动员也不多,只有30多人。

撑杆跳全国纪录是由刘飞亮在2007年羊城大运会创造的571米,北平奥运a标为57米,b标555米。

华国全国纪录都仅仅比奥运a标高1厘米,而且还是刚刚过去的2007年羊城大运会才创造的,可见华国队在撑杆跳上的弱势。

因此,到目前为止,也就刘飞亮的571米拿到了一个奥运a标名额,华国队还剩下的两个a标名额没


状态提示:第155章 世界田径新历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