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龙椅设计考究,上雕刻有威武龙腾,饰以金漆,以显示皇帝的尊贵和高尚的地位,隐含了“第一把交椅”的意思。吕布口中的“共坐龙椅”自然是指与董卓共掌天下。
在大汉,龙椅与玉玺一样,都是皇权的象征,岂能与人同坐。吕布最近比较喜欢看董卓吃瘪的样子,方才有此一言。
董卓闻言哈哈大笑,对吕布说道:“某家若坐得天下,便封你个一字并肩王,与某家共领江山。”
吕布见董卓答应的痛快,笑道:“倒是可别是兔死狗烹便好。”
吕布说完,董卓心中一惊。因为吕布已经说透了董卓的心思,坐稳天下,那么吕奉先还有何用?任你吕奉先武艺再强,一己之力,能敌千军万马?
当然,董卓此话不会明说。如今还要仰仗吕布平叛,吕布言毕,他便笑道:“奉先说笑了,某家岂是那等忘恩负义之人。”
吕布也不戳穿他,随即与董卓坐而论道。王匡以除,袁绍不足为惧。吕布见一董卓令徐荣转攻酸枣。
酸枣集结尽是兖州各郡郡守,为首的便是曹操。当然,袁绍是共主,曹操只是酸枣诸侯的领袖,代领车骑将军而已。
徐荣如此速度破王匡,吕布对他还有些期待。若是此时,徐荣转攻酸枣,若能杀了曹操,也就没有日后的水淹下邳了。
董卓闻言,深以为然。酸枣可直攻敖仓,敖仓屯粮之地,若有失这洛阳粮草紧张,这仗就没法打了。
徐荣接令,渡河向南,进发酸枣。曹操闻讯认为酸枣未必能守住,于是联络袁绍,双面夹击徐荣。
袁绍此时哪有时间理曹操,他还有一大计,正在酝酿。讨董联军十路,袁绍不敢率先出征,若兵败而归,他便如王匡一样,再无实力称为诸侯了。
当然,一味避战也不是办法。若是哪路人马率先攻入洛阳,诛杀董卓,他袁绍虽为盟主,到了那时也没什么太多功劳了。
思前想后,袁绍心生一计。他准备抛弃献帝,谎称刘协非灵帝所生,令立新君,这样他就能依仗拥立之功,名正言顺的成为大汉第一权臣。
幽州牧刘虞,早为灵帝倚重,在汉室宗亲中最有威望。袁绍选中幽州牧刘虞之后,随即修书弟弟袁术,邀其共同拥立刘虞。
袁术本有自立之心,见袁绍欲拥刘虞为帝,心中暗笑。从古至今,凡是行废立之事,都是扶立幼主,把持朝政。哪有人会选刘虞这等年岁的汉家重臣?倘若刘虞真为帝王,他袁绍岂能控制得了?
想着,袁术假借维护忠义,反对袁绍另立刘虞为帝。
袁绍写信给袁术,信中说:“先前我与韩文节共谋长久之计,要使海内见中兴之主。如今长安名义上有幼君,却不是汉家血脉,而公卿以下官吏都媚事董卓,如何信得过他!当前只应派兵驻守关津要塞,让他衰竭而亡。
东立圣君,太平之日指日可待,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况且我袁氏家室遭到屠戮,决不能再北面事之了。”
通过书信,袁绍不顾袁术的反对,以关东诸将的名义,派遣原乐浪太守张岐拜见刘虞,呈上众议。刘虞却断然拒绝,袁绍仍不死心,又请他领尚书事,承制封拜,也同样被刘虞拒绝了。
当然,袁绍的一系列动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徐荣攻来之时,袁绍还只是一个想法,与一些亲近的诸侯相商而已。
曹操邀袁绍共同出兵遭拒,立即邀众人率军向西,袭击徐荣的大后方敖仓,诸侯此时也在为废立之事分心,无人与谋。唯有济北相鲍信,陈留太守张邈部响应曹操。
然而张邈虽然响应,却未亲出,而是派手下部将卫兹与曹操同行。董卓入主洛阳,曹操随即逃出京师。
行至陈留,曹操散尽家财在此募兵。卫兹虽为张邈部将,却始终认为曹操乃是一世英杰,遂同曹操一起散尽家财,助他募兵。曹操此时兵马只有五千,卫兹又向张邈借兵三千,随曹操一同出征。
济北相鲍信,原是何进帐下骑都尉,受何进征召在外募兵,回到洛阳时适逢董卓进京。
董卓入京之时,袁绍手中还有兵力。鲍信劝他诛杀董卓,袁绍畏惧不敢行动。鲍信早就鄙夷袁绍,尤其是关东联军初成之际,鲍信劝袁绍趁董卓在洛阳立足未稳,兴兵攻之。袁绍不允,鲍信早有豪言:袁本初不足与之为谋。
鲍信一直在扩招军队,此时已有步骑两万七千余人,加上曹操八千兵马,此时曹操携三万五千大军挺向敖仓。
徐荣行中之中,闻听探马来报曹操动向,立即下令兵士改道,同时修书董卓报于曹操动向。
董卓接信,自是来与吕布商议。吕布此时地图在手,手指着地图上一个位置说道:“荥阳,汴渠待曹操半渡,可攻之。”
荥阳是军事重镇,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晋楚争霸,曾大战于此;秦灭韩国后,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在荥阳广武山麓建敖仓,储积大量粮食并派驻重兵。
秦末陈胜、吴广曾率大军围攻荥阳,在这里与秦军大战,后吴广战死;楚汉战争时,荥阳更是争夺的中心,高祖刘邦修甬道直通敖仓,在此与项羽在这里长期对峙、反复争夺,最终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说句题外话,《三国》杜撰的“三英战吕布”也是在此。
董卓闻吕布所言,细细思量,此计可行。汴水东循狼汤渠、获水,流至泗水的水运干道,狭长可守且河面不宽。
更为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