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这决不是秦昭王所为。"
"为何?"
蔺相如长叹一声,"昭王此人,睿智、坚忍,宽容、性直,又明析世情,透视人心,极善用人和纳谏。是可比于尧舜的明君啊。从他以往行事来看,他都是宁直不弯,善使阳谋,而非阴谋。否则,他也不会干出绑架环王之事了。"
"是吗。"赵丹觉得蔺相如仅凭这些就判定不是秦人所为,有些武断了。
"呵呵。其实,平阳、郑朱到底为谁所害并不重要。大王也不必为此纠结和忧心。"
赵丹一惊,连忙问道:"这是为何?"
"是阴谋也好,是阳谋也罢,凡事都有目的。害平阳和郑朱之人有何目的?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派平阳出使秦国,也有我们赵国的目的。明白了这些,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
赵丹若有所思,却依然有些迷惑。他探询般的望着蔺相如,等他继续解答。
"长平战败,我们要保证赵国的安全,必然要与列国相交。这其中最要紧的目的有两点。一是拖延秦军进攻的时间,以利备战。二是寻求列国支援,以补实力之不足。依我来看,这两点不难达成。秦攻上党,战长平,我们与秦军相持三年,虽然大败而回,但也重创了秦军,削弱了秦国的国力。而东方列国,也都有了唇亡齿寒之感。没有赵国和三晋阻挡,他们将直面秦军危胁。而吞并了三晋,秦国必然实力大增。一增一减之间,列国如何选择,不难判断。加害平阳君和郑朱的人,他的目的,我觉得也有两点。一是担心赵国投降秦国,或者赵国为了求和,割地纳款,损失过重。二是担心秦国戒急用忍,与赵国达成和约,休养生息,积蓄国力。其实这两点也可归于一点,就是破坏秦赵合约,促成秦赵两国继续带伤交战。"
蔺相如一口气说完,咳嗽不止,疲惫的靠在案榻上喘息。
赵丹听完这些,心中迷乱渐止,一边替蔺相如抚背顺气,一边轻声说道:"相国的意思,是要明里与秦议和,暗里与列国求援?可秦王和列国如果觉此事,我们岂不危矣。到时候,列国会恨我们与秦国勾结,拒不援救,而秦王又会说我们背约,全力来攻。"
蔺相如轻声说道:"不会。大王可以先表现出急于和秦国议和的态度,条件怎么屈辱,怎么损耗国力,就怎么谈。再让平原君将这些条款私下透露给列国使臣。列国担心赵国投降,必然急于送给赵国好处,来拉拢赵国。大王再想办法让秦国使臣知道列国的态度和给赵国的好处。秦国必然也会在和谈中让步。最后与秦国达成和约,再将真正的和约交给列国来看。这样,列国也就不担心赵国投降或实力大损了。我们最初的两个目的也能达成了。但要小心防护秦使的安全。我担心,有人急于促成秦军攻赵,谋害秦使,嫁祸赵国。"
赵丹心中决断已下,点头说道:"相国放心。寡人知道该如何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