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崛起在大明>第一百五十三章 完善制度
兵,这些皇子皇孙始终无法理解百姓的疾苦,能够吃饱有多么的难。”

至始至终,徐霞客都没有发言,一直在倾听着,面色虽然平静,内心却翻起了波澜,犹如惊涛骇浪。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老大会有如此独到的见解。对于历史的分析,偏僻如理,入木三分,忍不住的附和了一句。

“是啊,生长在这样环境的帝王,或者为人儒雅,却少了一股帝王应有的霸气,还有面临危机的韧劲和镇静。若是放在太平时期,这些性格缺陷并不明显。一旦是逢乱世,对于一个帝国而言,那将是灭顶之灾,也是一个民族灾难的开始。”

等到徐霞客说完之后,李自成又补充道:“是啊,徐先生说的不错。撇开春秋战国不讲,自秦朝开始,直至隋唐,尚武之风不减,到唐朝达到鼎盛。在此期间,也就汉初、唐初遭到北方蛮夷的入侵,整个过程中,汉族始终位于百族之首,其他民族都是俯首称臣,莫敢骚扰。”

“然而,每每关中大乱,遭到蛮夷之族入侵,炎黄子孙遭到外族屠戮,有灭族之危,哪一次不是因为朝廷重文轻武,武备松弛,疏于防范?太平盛世所带来的安逸生活,不仅磨灭了我华夏儿女的血性,也让帝王失去了睿智,百官变得浑浑噩噩,只懂得相互攻讦,搞权谋,忘记了环视周围的蛮夷之族所带来的威胁,时刻窥视着中原的财富。”

这时,熟读史书的黄宗羲不无感慨地说道:“是啊,孔圣人一直都在倡导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然而,如今的读书人只关心四书五经,怎样写八股文,一朝中举,名闻天下,却忘了文武兼备的要理。”

一时间,其他人纷纷点头称是,也在说这样的观点。等到众人安静下来,李自成这才继续说道:“唐朝灭亡之后,宋朝统治中原,重文轻武之风更甚,使得炎黄子孙的铮铮铁骨渐渐被腐蚀。最后,南宋小朝廷也流落个偏安一隅,风骨不在,各种奸佞之臣当道,灭亡之后,也没有任何人怀念。”

闻听此言,所有人的眼里都出现了一丝黯然,宋朝绝对是历代以来,文人最不愿意提到的存在。虽然那时的文风盛行,书生得到重用。但是,宋朝就是一个没有一丁点骨气的存在,苟延残喘,卑躬屈膝,居然向自己的敌人金国奴颜媚笑,一点廉耻之心都没有。

这些念头只是在众人的脑海里持续了一瞬间,陈贞慧清醒过来,面露疑惑之色,询问道:“可是,李公子,说了这么多,这和您讲的那个制度有什么关联吗?”

李自成没有再继续卖关子,顾左右而言他,开始直奔主题,缓缓讲述那个制度。

“古来帝王,后宫佳丽三千,子嗣无数,既然如此,在那些皇子皇孙成年之前,重点教习经史子集、排兵布阵,还有强身健体,习练武艺,打下基础。”

“待到成年之时,再送入军中,让他们经历战争的残酷,培养坚毅果敢的性格。即便是面临危机,也能泰然自若,从容处之。在军中待到而立之年,若有军功,就送到各地为官,治理一县、以郡、一州、一府。皇位传承之时,就从这些皇子中选择,能够将一地治理的井井有条。”

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人都震惊了,嘴巴微张,眼睛大大的。那模样似乎是在说,这位仁兄也太敢想了吧~!

将皇亲贵胄送入军中,还是第一线,经过战争的洗礼之后,才储备竞争皇位的资格。随后,只有将一县、一郡、一州、一府治理好,才能进入继承皇位的名单!

这不仅是敢想,胆子还很大,更是在挑衅儒家千百年来的信念,嫡长子继承制。

有人兴奋,被李自成的这种提法弄得激动莫名;有人心情复杂,这种观点颠覆传统,与儒家思想相悖。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经过如此层层选拔出的帝王,绝对是英伟不凡,绝对能够胜任皇位。而且,还绰绰有余。

众人还处在兴奋与震惊中,李自成没有停止,依旧在继续,接下来的言语更是让人震撼,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意。

“不仅如此,那些被淘汰的皇子皇孙不能再被封为藩王。要想当官,就必须像其他读书人一样,通过科举取仕,不能给予一丁点特殊照顾。而且,每个帝王的执政期限必须有所限制,最高只能到六十岁。”

静,死一般的寂静,即便心里再有准备,再如何的经历过刚刚的震撼冲击,还被李自成的这一番言语震撼的无以复加,几乎连呼吸都快忘记。

自古以来,除了三皇五帝时期,还从未听说过皇帝生前就退位的。将那些皇子皇孙当作平民处理也就罢了,众人还能理解。毕竟,这样加强了皇权。

然而,真正给他们带来巨大冲击力的是,居然限制皇帝的在位年限,这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观念,一直以来的认知。

帝王,那是一国的至尊,那是仰望般的存在。手握生杀大权,想让谁死,那都是一句话的事情,还不能有所怨言,最起码明面上不可以有所怨言。

当然,无论是皇位继任者的资格与选拔问题,还是皇帝的执政年限,众人都明白,如果能够将这两条贯彻实施,将会大大降低昏庸无能帝王的存在,国家就能够更加的长治久安。

李自成很镇定,神情古波无澜,仿佛那一连串的惊世骇俗之语并不是出于他口,而是他人说的。眼角的余光环视左右,故作漫不经心之态,神色一敛,转而讲起了吏治问题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三章 完善制度--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