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唐颂>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儿井和井渠
,所以一听说刘璇问起坎儿井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所以刘璇在回到万毅身边的时候苦笑道:“我们这算是灯下黑了,井渠本来还是我们西北的汉民在驻守西北屯田的时候发明出来的一项水利措施,但是没想到的是我们这些高层将领在失落百年之后居然将老祖宗这项发明给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居然还要一个外族人来提醒才反应过来。我想咱们还真是对不起老祖宗的在天之灵了。”

“原来就是史记当中的井渠。”万毅也是一脸感慨,不过随即吩咐刘璇立即带着那名老兵开始寻找之前被自己遣散的离水河那几个村落里的百姓。这些百姓除了部分是回鹘人之外大部分都是其他部族,甚至还有部分就是当年的汉民后裔和昭武九姓后裔。所以在刘璇的努力之下很快就找到了愿意和天策军合作的部分百姓,不过刘璇还是留了一个心眼,在对外宣布是打算招募百姓打扫战场,清理河道内的尸体和污秽,尽快疏通河道让百姓们回归正常的生活,这一点让刘璇很快就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毕竟离水河和熙儿河一天无法完成清理他们这些沿河而生的百姓就无法安心的生活。

坎儿井是西北各族灌溉农业的一种水平集水建筑物系统,在荒漠地带和山麓地带有着独特的作用。而且事实上坎儿井在中原史料中本有记载,最早在史记中司马迁就描述过这种被他命名为“井渠”的灌溉体系。

其实交河城附近就有坎儿井,而且事实上高昌地区也就是交河城为中心的地区是坎儿井最多的区域,除去北边的大泽附近以外其他地方几乎全部的输水系统都靠坎儿井,这种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少而且流量稳定,在修筑坎儿井的时候当地百姓也充分考虑到地势海拔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坎儿井都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所以万毅和刘璇反应过来之后几乎将当前的战事抛诸脑后,开始调集后勤部队和刘璇招募来的百姓一起找到交河城东南荒原上最近的一处坎儿井出水口,然后开始沿途察看地形,准备看看能不能将原本的坎儿井的渠道连接到大营附近,这样就可以抛开离水河和熙儿河的限制,依靠坎儿井带来的水源补给所需。

“大帅,我已经安排后勤队开始按照当地百姓建造坎儿井的办法施工了,据此最近的坎儿井出水口约在五里之外,后勤队查看了一下地形,施工难度不大,如果没有意外的我们明天就可以摆脱直接饮用离水河和熙儿河水的困境。”刘璇见到万毅连前线战事都不顾了,急忙抹了抹脑门上的汗水笑道:“而且坎儿井的水流来源复杂,沿途都有各个支流汇入,同时也由无数个出水口在荒漠上将水流带出,这是一个庞大的地下水流系统,回鹘人根本无法去破坏。”

“带上部队一面警戒防止有人破坏,一面协助施工,速度越快越好。”万毅点了点头,算是放下了心。他们这些来自中原内地的人如果不是哈穆德的提醒根本不会想到这种西北特色。而当初将安西营全员调出也致使西征军内部几乎无人发现利用这种坎儿井比起打井速度要更快,而且难度也要小得多。西征军大营内后勤部已经打了十几口水井,但是只有三两口出水,这么点的水量根本无法供给十万大军所需。回鹘人常年生活在此自然明白一旦天策军水源断绝,那么会直接导致失去战斗力。

“其实这个坎儿井我们内地也有,只不过我们一直都没有重视,而且此前我们一路行军基本上都是依靠绿洲河流进行补给,根本不存在大规模缺水的状况发生,所以对此连个基本的应对之策都没有。这次还真是多亏了哈穆德,如果不是他的提醒只怕我军就情况不妙了。”刘璇有点心有余悸的说道。其实内地也有坎儿井,也就是司马迁的井渠,只不过内地一般都是雨水地下水充沛,就算是在河西境内饮用水至少还不缺,而且依靠着贺兰山和祁连山等高原雪山雪水补给,河西省甚至还广泛发展出了灌溉农业,境内植被依靠着雪水,一年比其一年多。所以所有人都没有思想准备。

“看样子以后再往西咱们也应该多注意这些西北特色了。”万毅也是跟着长吸一口气,道:“打完交河城大战,传讯安西兵团那边加快速度吧。他们基本上都是西北本地人,有他们在我们进军西北难度也小不少。”

“好了,这里你盯着吧,我去看看柴嘉那边的战况,就冲哈穆德的这条建议,他就算不是真心投诚我也会给他留下一线生机。”万毅摆摆手让刘璇盯着坎儿井这件事,自己带着亲卫队快速抵近柴嘉的后军阻击阵地,至于交河城这边在陌刀营和炮兵部队强大的火力面前,城内的守军现在担心的城外天策军什么时候会冲进来。石坚甚至在这时候还能够分兵接替之前刘璇部队的游弋任务。

不过万毅抵达后军阵地的时候也正是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甲木知道自己的机会不多,必须趁着天策军分兵进攻交河城的机会全力突击天策军的防线,如果能够冲进去的话那么骑兵对于步兵的杀伤力还是很可观的,在之前的战斗中少部分骑兵运气好突入对方的阵地之中对对方所造成的伤害甲木在后方可是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此时的甲木不仅仅催动自己麾下的所有兵力全军上前,还催促身边的哈穆德也率领高昌回鹘之前所仅剩的最后两万骑兵加入战斗。

甲木的这个建议哈穆德根本无法拒绝,本来甲木就是客军,现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儿井和井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