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六百一十一章辽兵被围

南院大王气的半死,这个仇要是不报,那他怎么有脸面对皇上!当即中路的大名府也不打了,西路的大同也不打了,全军集中在此城下,准备剿灭齐国,以报心头只恨。

而这个地方现在叫泥沽寨城,现在没有什么名气,以后会改名塘沽口,最后是天津,城内指挥这次战斗的齐国将领更是让人琢磨不透。

这么猥琐的战法,竟然出自杨泰之手,这个一改他往日正直的形象,而且见自己被围,他丝毫不惧,城门大开,干脆连城墙都不守了。

看着洞开的城门,辽军还真不敢进,这特么就尴尬了,等到南院大王到的时候,这里已经围了六万辽兵,见人家开门迎客,自己人进都不敢进,当即气的半死,立刻命令五千骑兵打个试试。

结果又是一去不回,于是辽军拿出撒手锏,防火烧城,只不过城内的军队早就知道辽军这老三套,所以提前有了准备,辽军烧城不成功,还被对方城墙上的火枪放翻了不少。

一时间辽兵在此进退不得,不过三天之后,当辽兵在次醒来的时候确发现自己怎么被包围了?什么时候宋猪敢包围我们大辽国的骑兵部队了?

不过辽军也没有当回事,反而很高兴,在他们看来这宋兵在野外就是一群待宰的猪而已,现在城外这些正好成为他们的军功。

但是什么事情总是有个例外,这次包围他的二十万,可是张三精心策划,双发开始准备大战一场,原本辽军以为宋人会想办法拉近距离,省的自己跑了,没想到对方只是在外围修防御工事。

辽国骑兵又不傻真让这些宋国人把防御工事给修好了,想要在打破就难了,辽国开始集中兵力于北门,打算先打破敌人封锁再说。

结果辽兵刚集结完成,往前走了不到几里,后边说城内和城东城西各涌出军队,包围圈缩小了,辽兵也没有在意,依旧缓慢前行,他们相信只要打破正面其他都是浮云。

而对面的齐国军队得到斥候汇报也开始准备,首先在阵地前丢上大量的铁蒺藜,还有木蒺藜,铁蒺藜是历史上原本就有的,而木蒺藜就是琉球自己的发明了。

原本张三觉得对付骑兵就应该按一部分历史写的那样,铁丝网加上重机枪,但是经过试验后发现,临时拉起的铁丝网,并不能起到阻敌的目的,一般敌人至于要用死人或者死马一压就过去了。

所以这种配合战术在没有机枪的情况下,效果并不是很好,再说人家敌人可以捂住马眼,损失一部分马撞过去就是了,甚至连减缓敌军的速度这个效果都做不到。

铁蒺藜和陷马坑,这都是传统的对付骑兵的方式,陷马坑需要提前准备挖掘,但是铁蒺藜确只需要撒出去就行了,所以为了对付骑兵,淡水那边专门生产了百万枚铁蒺藜运到前线。

而木蒺藜则是一个铁匠根据拦马桩,铁蒺藜还有士兵架在一起的武器得来的灵感,就是一个三根木棍固定在一起,两头削尖,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种三脚架只需要有马腹部高,马就过不去。

只要有一个尖头冲着外边,那么对方骑兵就必须绕过去,而且这种木蒺藜不仅能零散放置减缓敌骑兵的速度,成排放置还能当拦马桩使用。

而且为了方便拆装和运输,这个铁匠还发明了一个木扣,只需要把三根特制的木棍插曲进去,然后在用铁栓子固定一下,那么就牢固了,拆的时候就拔掉铁拴,取出木棍就行。

张三看了之后,立刻命令大规模生产,为此这个木匠还获得了一万贯的奖励,当时张三觉得这个东西比较适合琉球使用,因为拥有水里机床之后,张三用机床生产木棍的效率奇高,而且木头有的是,哪怕是当一次性用品都不觉得可惜。

至于上次对大宋骑兵的时候为何没有用?呵呵,大宋那点人,根本就不值得动用,加上又是梁山军,完全一样也不好,至少面子上不好看。

不过当最后张三听说呼延灼的连环马的时候,还是非常后悔,早知道就不为了面子这么干了,害的自己损失了一百多战士。

所以当辽国部队来到齐国士兵阵前一里地的时候,看到对方两百步范围内密密麻麻的木头架子,就有点头皮发麻,前面一百五十步零零散散的分部着木架子,后边五十步则是五排成排的,辽国自认没本事冲过去。

正当辽兵犹豫的时候,其他方向传来汇报,敌军已经开始逼近,辽兵只得想办法绕过宋军阵地,只是宋军这个阵地的位置也非常刁钻,左边是一个土坡树林,右边是一条消息,小溪的对面是一片树林。

其实这样的景观在边境地区非常常见,谁会闲的没事在边境线种地?所以这边这样大片的林地很多,宋军正好堵住一个平坦的路上。

想要绕过宋军阵地只有进入树林,而骑兵进入树林简直就是给步兵创造机会,所以无奈之下,辽兵打算后退从其它路上出去。

辽兵后撤,打算从西边走,只是辽兵刚走没有多久,宋军阵地就一发红色信号弹升空,然后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发信号弹升空。

等辽兵到达西面的时候,西面的路口被相同的方式堵住,东边是黄河泛滥后的沼泽地,那边也有堵路的齐国士兵,往南就是泥沽城了。

这个也是参谋部要把这里选做战场的原因,因为这里特殊的地形正好能堵住对方的出路,现在辽兵要么攻破围堵的军队,要么就在那等死了。

辽兵见退无可退,


状态提示:第六百一十一章辽兵被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