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创业民国>第九十章 被困河南

王洋到了豫中,胡宗南便安排他的部队赶往北线准备反击日军。胡宗南的反击战取得了成功,迫使日军暂停了对豫中国军的绞杀。在胡宗南的指挥下,国军还收复了部分的国土。但是王洋所在的北线却出现了一次小险情,在北线由第七纵队负责,而王洋的南下支队负责他们的侧翼掩护。北线日军攻势很猛,第七纵队的司令冯国平为保存实力,竟私自带队撤离。北线一下子打开了一个缺口。这将会对整个反击战造成严重的后果。到时不仅战役不能取得成功,还有可能造成更多的损失。王洋得到这个情况,立即上报司令部胡长官。胡宗南气的大骂冯国平畏敌怯战,胆小无能。他立即下令王洋派兵去填补这个缺口堵住北线的日军。同时调用预备队增援王洋。南下支队立即从担任掩护的部队转为阻击部队。王洋深知这个任务的严重性,接到命令后立即留下一个营留守侧翼。命令大龙先行出发夺回第七纵队丢失的阵地。随后亲率南下支队主力赶到。

大龙领命出发后,趁日军占领阵地立足不稳之时。凭借着火力优势一个冲锋重新拿下了第七纵队丢失的阵地。之后下令立即修筑攻势,阻击日军等待增援。胡宗南知道凭王洋一个南下支队三千多人不足以守住北线,他一面调兵增援,一面下令其他各部加紧进攻。日军为求从北线打开缺口,也开始向北线增兵。一时间北线成了主战场。南下支队遭受了猛烈的打击,王洋在指挥部拿着望远镜看着前沿,这时廖文涛说道:“司令,这小鬼子是急疯了。都不顾伤亡的往前冲啊。”王洋笑着说道:“这是小鬼子的万岁冲锋,是他们乃木希典军神发明的。这玩意冲锋的方式对士兵的心理冲击还是很大的。不过在马克沁面前,那就是渣渣。”唐飞这时说道:“这是小鬼子是急于突破咱们这里的防线。看来其他方向我军攻击应该顺利。”王洋点点头的说道:“下令,我军全力反击。决定不能让小鬼子从我们这里突破啦。”唐飞接到命令后回答道:“我这就带人增援上去。打小鬼子一个反冲锋。”小鬼子的万岁冲锋被唐飞的反冲锋给破了。日军的旅团长很愤怒,严惩了几个撤退的小队长后。开始组织更大规模的冲锋,同时调集了全旅团的火炮,做最后的准备。

打退了小鬼子的冲锋后,王洋知道日军不会善罢甘休的。自己已经阻击了一天一夜。本来兵力就有少,再加上所要防守的战线有比较长。所以王洋的部队损失很大。王洋多次向胡宗南求援,但是奈何援兵有点远。所以南下支队还要最少坚守五天。王洋趁着日军暂停进攻的间隙,开始到前沿鼓舞士气。但鼓舞士气并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毕竟面对的是日军一个旅团。而自己的南下支队经过前俩仗再加上减去伤员和机关后勤人员能战的也不过只有两千人。双方实力悬殊,王洋得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要不能就这么长的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力越来越少很难防守的住啊。

王洋回到指挥部后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想着既能不能撤退,那就进攻。自己守住这么长的防线,兵力本来就不足。日军万万想不到自己刚抽调兵力发起进攻。这时一招出其不意的好棋。王洋把唐飞大龙叫来说出自己的计划。两人感觉王洋的计划有些冒险,但是可以一试。王洋决定抽调全支队的美械连,把所有的弹药都发下去,执行这次偷袭计划。唐飞这时担心的说道:“大哥,抽调一半的兵力去偷袭,这风险太大啦。一旦有意外,这防线立马崩溃啊。”王洋也考虑过这些问题,但是只派一两个连去,恐怕无济于事啊。与其等着他来,不如集中力量打她一个措手不及,这样能让小鬼子老实几天。好等到援军的到来。王洋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大龙,集结了全支队的五个美械连和四团的迫击炮连利用夜色对当面的日军进行一次攻击。王洋相信凭借着武器的优势和士兵们的勇敢足以给日军一个沉重的打击。

大龙集结好部队,等着王洋下命令。午夜时分,王洋下达了攻击命令。在全支队的火炮掩护下,大龙带领部队对日军发起了进攻。日军没想到王洋这时还敢对他们进行攻击。他们的旅团长从枪炮声中以为王洋的援军赶到了,下令后撤啦。等他们天亮后才发现原来并没有来援军是王洋的一个计策。只好下令返回去再进攻。这一来一去的给王洋赢得了时间。黄团长的援军及时赶到,加强了王洋北线的防守力量。日军彻底失去了攻破北线的机会。与此同时其他各战场在胡宗南的指挥下取得了胜利,日军被迫撤军。豫中的反击战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对于这次胜利,王洋的南下支队立了大功。因此受到胡宗南的奖励。但是南下支队也损失不小,伤亡八百多人。

胡宗南知道王洋这次损失不少,再加上王洋现在已经站在他这边啦。所以战后优先对他进行了补充。胡宗南找来王洋说道:“王师长,你们这次是立了大功。部队损失也不小。第七纵队的冯国平擅自带兵撤退,我已经上报委座啦对他进行军法处置。同时向委座推荐了你担任第七纵队的司令。”对于这个奖励,王洋倒是没有想到。第七纵队有上万人马,虽说不是中央军的嫡系。但是冯国平跟陈诚走的很近。听说陈诚准备把他收入土木系。王洋想着胡宗南这一下子,恐怕不只是因为自己作战有功而提升自己,而是以便自己很好的为他卖命。更是想把第


状态提示:第九十章 被困河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