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多情皆殇,若心性如此,便为自虐自伤居多。”那老僧暗叹一声,从袖中拿出一串佛珠,递与他,道:“此串佛珠,乃天葬台上百年檀树所造,皆取檀树正中根木,细细打磨而成,凝聚天地精华,沾染佛家神圣之气,现下,老衲将此物赠与仪止施主,还望施主下山之后,在那华霜寺中,每日拨此珠诵经,虔心向佛,方可解心中郁结之气。”
越双手接过那串佛珠,行礼道:“谢方丈。”
“阿弥陀佛。”
那老僧回礼道。越将佛珠收于囊中,而后披戴好斗篷,转身行至在铺满白雪的道路上。山高路远,漫天风雪,混沌的天地之间唯见茫茫的白色,一行人沿着原路下山。
深山的雪夜之中,无灯亦无月,被那行僧人送至山下后,高越摸黑踏着满地的白雪,踱到了华霜寺门前。
立在雪中,看着那从寺庙中透出的微弱烛光,原本薄凉的心不禁一暖。抬手轻扣寺门,少顷,门开了,出来的正是今早的仪轩姑子。
“等了这么久,仪止施主终于回来了,快进寺吧!”仪轩推开寺门,引着高越一路走了进来。
寺内有点点灯火,越借着那从轩窗里透出的暗光,一路回到后院住所。等在孤灯下的吕尚子,听到屋外传来的脚步声,赶忙迎了出来。
“方才还一直念叨,现下公子可算是回来了。”将高越迎进屋,帮他解下身上的斗篷,手上占有水珠,便摸了那斗篷几把,方才发现这厚重的御寒之物早已被雪水浸湿,便双手托着,站在炉前烘烤。
看着那正燃着的炭火,越问道:“尚子,这是哪里来的炭火?”
“乃下午仪轩师太送来的。”
“这深山古寺,所需炭火岂不是要到街市中去买,寺中皆女尼,如此沉重之物,哪能扛的动?”
“公子乃养尊处优之人,哪里懂得这些?这深山之中,良木甚多,炭火无需下山去买,皆可就地取材,自烧自用,一般春季捡被大雪压断的残枝烧制成炭,陈放一载,寒冬腊月方可拿来取暖,此乃常识。”
听罢,越低头,看着眼下炉内的炭火,茫然道:“原来如此。”
深山古寺,在这寒雪夜下犹为清寂。越侧卧床榻,静听着轩窗外竹叶随风响动的声音。在这客旅他乡的夜晚,一切显得犹为敏感,他枕着双手,用极为细腻的情思去感受着周围的一切,风声,竹声,雪落声,再寻常不过的自然之象,在这万籁俱寂的夜晚,也足矣扰他安宁。
一夜无眠,天渐明。山寺钟声响起,渺远空灵。各个屋里的姑子皆起身当职,或清扫大殿,或外出担水,皆有其律。
越推衾起身,洗漱整理好后,方揣了那串佛珠,折身来到佛堂。殿中檀香暗浮,青烟缭绕,越跪于蒲团之上,闭目清心,拨动着手中的佛珠,虔心诵经。
面对着面前的如来大佛,他竭力赶走心中的杂念,奈何诵经之时,脑海中闪现的竟是楚服清浅的身影。那初见时的笑靥,那披散着长发的闺阁风情,那弃他而去的冷漠决然,那个雪夜的纠结痛心········一幕幕,扰他心神。尽管如此,他依然长跪佛前,眉宇微蹙,任手中念珠拨乱。
殿外,寒雪依旧,墙角小雪堆积。正午时刻,他方从佛殿走了出来,怅然若失的踏在白雪之上。前方有担水回来的小姑子仪卿,正吃力地踏着白雪缓步前行。高越见状,赶忙迎了上去,从仪卿手中接过担子,放在自己肩上,而后快步向后院走去。
“仪止施主,这万万使不得,此乃粗活,还是交与贫尼罢!”
那小姑子仪卿跟在一侧慌忙的叫喊道。越不予理会,只挑着水担快步进了后院,又将桶中的水倒入水缸之中。仪卿阻他不得,只得无奈的候在一旁,见到他又挑着水担正欲外出,方赶忙挡在了他的身前。
“今日用的水已经足够了,仪止施主可不必再去了。”
听罢,越看着她为难的脸,思忖片刻,方放下手中的水担,低声问道:“寺中在何处担水?”
“皆在山下那条小河。”
“山下道路如此之远,又有漫天的大雪,如何好走?”他喃声道,而后,看着仪卿,道:“明日我来帮你担。”说罢,便独自折身扰过后院那扇小门,回了自己的住处,独留那一脸疑惑的小姑子站在原地。
院中的青青翠竹上沾着白雪,显得格外清雅绝傲。越驻足看了良久,画性大发,折回房内便开始研磨作画。直至深夜,万籁俱寂。简陋的房屋门窗紧闭,豆大的烛火下,他仍执笔。一画作罢,已是凌晨,倦意来袭,方才踱到床榻,和衣而卧。
第二天,寺钟响起。小姑子仪卿照常起来担水,原以为昨日那位叫仪止的施主所说之话皆为玩笑,没想到当她走出房屋之时,便看到那人果真立在后院之中,且还带了另外一人。
仪卿心中又惊又喜,连忙赶了过去,看着高越,道:“原想你一人来便已是极喜之事,却还又带了一人。”
“多一人担水岂不快些。”高越看了一眼尚子,道:“反正我们每日除了诵经之外也无事可忙,这位乃我亲兄,你叫他尚子便可。”
一旁的尚子憨声一笑,道:“仪卿姐姐好。”
“我们乃同岁同辈,谁让你姐姐妹妹乱喊的?往后唤我仪卿就好了,我们有三个人,可这里只有两副扁担,该如何是好?”
越拿起地上的扁担,放在肩上,柔声道:“既有我们在,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