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青春校园>后途>第三百五十六章 朱标学习治国策

朱标遇伏事件并没有因为刑场处决人犯划下句号,朱元璋下令继续大力搜捕张定边和其他陈汉余孽,但凡和陈汉余孽有一点瓜葛的,无论是亲朋还是好友,甚至只是有过交谈、普通来往的百姓都被当做嫌犯抓起来审问。

数千人被处决的的情形极大的震慑了百姓,一时间各地风声鹤唳,人人谈到此事就变色,家家皆掩门闭户,轻易不外出,民生因此都受到影响。

各府官员纷纷上疏禀明现状,意在请朱元璋不要继续扩张事态,影响百姓正常生活,朱元璋却不为所动。

刘基见状愈发忧心,他听说应天府牢房都装不下犯人了,有些犯人都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就被抓起来,还有人甚至是被人诬告陷害进去的。

这样下去不行啊,他找到宋濂商议此事。

于是宋濂就在上课时给朱标讲治国安民的政策,”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百姓才是国家的基础根本,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出自《贞观政要》,意思是君王清净无为,使天下不生事端,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朱标笃实好学,他回府休养了几天就要求继续上课,朱元璋见他身体已无大碍,便同意他去学堂。

作为朱元璋的继承人,朱标已经开始接受以治国为政论的学习。但宋濂之前教授他的大多是以儒家经典、历史典籍为主的礼法和知识,像这种“明德、亲民”的王道之学还是第一次从宋濂口中讲出。

朱标稍一思忖,察觉到宋濂教授此学大有深意,就问道:“先生之意是说现在百姓还不能安居乐业吗?可是我从濠州返程的时候听闻他们的生活已经改善了许多,父王还会给贫困的地区拨款赠粮救助灾民啊。”

宋濂心道:那是你没出事之前,你出事后各地都在抓捕陈汉余孽,扰民事件层出不穷,百姓如何安居乐业。这话他不能直接跟朱标说,摇头笑道:“治国平天下哪有这么简单,王妃早年曾经在濠州各地生活,世子不妨向王妃讨教一二。”

朱标便把宋濂的话带给马秀英。

马秀英一听就明白,宋濂这是通过朱标的口告诉她现在百姓的生活并不安宁。

她搂着朱标说道:“娘给你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个财主家里丟了东西,他看每一个仆人都像小偷,于是今天把这个仆人抓来审问,明天把那个仆人抓来审问,甚至还会用刑罚。仆人们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整天提心吊胆,连活都干不好了。大家都不好好干活,府里就越来越乱,越乱就越影响大家的心情,心情越糟糕就越容易做错事……后来大家都做错了事,害怕财主责罚,干脆把财主家抢光集体逃走。本来财主家只是丟了一样东西,结果因为这件事家都败落了。”

朱标惋惜道:“仆人固然有错,但是财主要是不胡乱责罚仆人,也不至于让事态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方啊。”

马秀英笑道:“你说的很对,财主不胡乱生事端,仆人才会安心做事,府里才会太平,大家才会安居乐业。”

“父王是不是因为我的事让百姓惶恐了?”朱标恍然大悟,朱元璋和马秀英都没有告诉他千人被处决的事,但是那么大的事情早就被传得沸沸扬扬,他就不止一次无意间听到仆人小声提及刑场当天的情景。

马秀英没有回避此事,“王爷十分爱护你,不忍见你受到一点点伤害,所以对伤害你的人毫不留情。但是有些无辜的百姓也被牵连进去了,其他的百姓就会担心自己会不会也被牵连,因此没法安心生活。”

朱标立刻说道:“这是孩儿的罪过,我要去劝父王不要再为这事大动干戈,搅扰民心。”

“去吧,把故事告诉你父王,不过别提娘和宋学士。”马秀英笑眯眯地摩挲他的脑袋,儿子如此仁厚,将来一定是个明君。可惜她前世没有好好学历史,除了记得每朝的开国君主,后面的皇帝都没留意,否则她就能提前知晓朱标以后的作为了。

天色渐暗,朱元璋手背在身后,慢悠悠地踱步而来。

马秀英瞄见朱标不在他身边,也不知父子两人有没有见上面。她问过朱元璋还没用食,便叫仆人上晚餐。

菜肴上桌,她旁敲侧击说道:“也不知标儿他们吃晚饭没有,不如叫他们过来。”

王府扩建后,每个孩子都单独分了院子,再不像以前和马秀英挤在主院。这让她很不习惯,然而“男女七岁不同席”是早就定下的规矩,她就算再不舍也得依着礼教让孩子们搬出去。所以吃饭都没有以前方便,还要先派人通知孩子们,孩子才能过来用食。

朱元璋说道:“不必,标儿在我书房用过一些糕点,我见他有些疲倦,就让他先回去休息了。”

马秀英心一紧,朱标虽然病情好转,厥心痛没有发作,但是身体终究受到伤害,不应过度劳思,自己下午说的那些话一定让这孩子自责了。她打算等朱元璋走了就去看看朱标。

朱元璋吃完饭并没有立刻离开,脸上看不出喜怒,淡淡地说道:“又是谁在你耳边多嘴了?你可好,还叫孩子来教训我?”

马秀英嘴一撇,才不相信朱元璋的话呢,朱标敢用教训的语气跟他说话,除非太阳从西边升起。

见没唬住马秀英,朱元璋觉得无趣,自己打开话匣子,“百官上疏,你和标儿也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六章 朱标学习治国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