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四百九十六章 代善

他派出了8个牛录的人马,负责增援凤凰城和镇江区域,而他本人,则亲自带领10个牛录增援复州城。

不过,当他率领援军,刚刚走到盖州城附近的时候,他又收到了华夏军已经撤退的军报。

与此同时东江镇的兵马,也多次在复州城附近海域出现,甚至还有少量的东江镇运输船到达了营口一代。

得到消息的代善只能留下了三个牛录的将近1000骑兵己留守盖州,而他本人则亲自率领剩余的2000多名骑兵,火速赶到了复州城。

沿途一路上,入眼看到的,到处都是被烧成了一片漆黑、颗粒无收的粮田。

甚至于就连这进入秋季之后开始枯黄的牧草,都被烧毁了许多。大地上到处都留下了一片又一片的黑色。

这个时候的华夏军,已经离开好几天时间了,复州城的围算是自解了。

但镶白旗多铎所部的惨重损失,依然让代善赶到心惊肉跳的。

岳托和多铎一起带着代善来到了复州城的南门,在城门洞子里面依然还残留着大量的血迹,和大量铅弹、炮子、火箭打出来的大小、深浅都不一样的坑洞。

和华夏军互相之间斗了这么多年,这是后金军的高层第一次到双方激战后的战场上查看情况。

走出了南城门洞子之后,南面城墙上的一片狼藉景象,还有城头上的垛口那几乎都被轰平了的凄惨场景,更是让代善感觉到了震动。

从这战后的场景看来,这华夏军和明军,完全就不是一个等级的对手啊,华夏军中那种轻便小炮,虽然移动和射击的速度非常快,但威力却是远远超过了明军装备的普通将军炮一类的火炮,真的不可小觑啊。

多铎这会儿也从正对着南城门的大街上,找到了几枚实心铁弹,光是看着这几枚弹头的形状,多铎和后金的众位高层就已经有些头大了。

他们实在是搞不懂,用了那么多年的炮弹都是圆形的,为什么到了华夏军的手里,就能搞成长条形的呢?

不过,虽然弄不明白原理,但多铎还是下令,让自家的包衣工匠仿制一下,看看效果。

如果有华夏军工方面的人员知道这个消息,一定会笑掉大牙的,因为把炮弹从圆形改成圆柱体,可绝对不是随便改动一下炮弹就能行的。

这可是涉及到了装填方式、炮管长度、膛线的运用、后膛的气密性、炮闩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要是随便仿制一下炮弹就能研究明白的话,那可就真的见鬼了。

不过,好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懂行的人存在,使得多铎的命令没有被任何人质疑。

另一边的代善和岳托,听到多铎的命令之后,也是眼前一亮,立刻做出了相同的指示。

现在,正是后金国内四大贝勒互相争权的关键时刻,华夏军这种威力强大、却又轻便小巧的火炮,一旦被他们某一方所仿制成功,那战斗力瞬间就上升了好几个档次。

所以,又有谁会不心动呢。

几人互相看了看,心照不宣的笑了。

因为这个时代的火炮威力,大多都是以炮弹的重量来计算的,所以多铎又命令手下,赶快称量一下炮弹的重量,好大致的对华夏军的这种轻便小炮的威力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以后的作战提供帮助。

称量过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枚炮弹大概重4斤多一点。

华夏军步兵炮的实心弹,弹径是40左右,以四舍五入后铁的大致密度7.9克每立方厘米来计算,后金军的结论没有太大的误差。

在这个时代,普遍的小型炮弹重量大概在1斤上下,但那都是像虎蹲炮之类的超小型的火炮,射程只有百步左右。能发射4斤重炮弹的火炮,在这个时候基本上都是重达上千斤的重炮了。

可是,之前在南面城墙上面拼死防御华夏军进攻的后金军士兵们亲眼看到过,华夏军那几门火炮的移动速度几位快捷,区区两三个、最多不超过四个士兵就能推着走。

从这种迹象来推断,华夏军的火炮重量,绝对不会超过500斤。甚至于,有的后金军隐隐猜测,这个重量还要往下再降个两三百斤都不为过。

代善想起之前大金抓来的工匠们在黄太吉的严令下做出来的红衣大炮,足足五千斤的炮身重量,才能打七斤重的炮子而已。

虽然在去年的战役中红衣大炮的威力得到了验证,可是却远远不能像华夏军的步兵炮似的快速随军行动。

而且,他们大金的红衣大炮铸造过程十分的艰难,不管是用失蜡法,还是使用泥模法,都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来晾干铸炮的模子。

而往往在铸炮的时候,至少需要十个模子才能制造出一门合格的大炮来。

代善思索着,从这次的作战情况来看,华夏军的那种小炮,有很大的缺点,那就是看上去射程很远,但是因为炮口太小的缘故,在超过了一定距离之后,威力就不太足了。

但是,在1里范围之内,那种小炮的威力和精度,可就非常的高了,这从华夏军在轰击南面城墙垛口的命中率上,就能看出一二来了。

更加让人心惊的是,这种小炮如果在野战中使用的话,还能打散弹。而且,散弹的射速也非常的惊人,远远超过了大金所有火炮发射散弹的速度。

在最近几次的战役中,如果己方没有盾车的掩护,任何正面冲击华夏军小炮的举动,都会让己方遭受到重大伤亡。

单单从这几方面来说,华夏军的小炮,在作战中的用途,


状态提示:第四百九十六章 代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