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里,很可能又有人要说了,那些可都是大海盗啊,本来就是和官府作对的武装势力,怎么可能因为朝廷不允许制造,就不制造啊。
而且,那会的大海盗基本上在岸上可都是势力庞大的乡绅,在皇权部下乡的大明,那可是土皇帝似的人物啊。
确实,当时的社会风气确实是这样的,而且,打海盗们也不可能遵守大明的法律。
但是,虽然大明是皇权不下乡是没有错,可海船这种大家伙,可不是什么犁地的耙子、做饭的菜刀之类的物件啊,根本不是穷乡僻壤的小作坊有能力制造出来的。
在这个时代,海船,哪怕是十几吨排水量的近海小海船,那也是“高科技”的范畴,只能到专门的造船厂,找懂行的工匠们去定做。
而能够制造海船的造船厂,一般都有很多的限制条件,食物、饮水、木材、铁料等物资的运输需要良好的交通条件。
阴干木材的厂房需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各种配件的制造和生产,需要专门的人员和技术来制造。
这些问题逼得农业社会只能把厂子建在繁华的城市或者是城市周边地区。
大明虽然讲究皇权部下乡,但是对于城市的掌控能力,那真是没得说。
不说那些锦衣卫、东厂、西厂之类的特务机构,单单是各级衙门的胥吏,甚至是最底层的白役们,简直就是一群包打听,他们可是能监视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的。
要是有人想要在大明的城市周边违反禁令,私自制造超标的“大海船”,那么,光是从造船的源头,“超标的龙骨木”这一条上面,就能卡死这些想要违禁的家伙。
哪怕千辛万苦的找到了“超标的龙骨木”,造船的阻碍,也还远远没有结束。
大明的造船技术是有着相应的传承的,已经有了科学的“标准化”建造方式了,哪种船能造多大,要用多少木头,都是有一套详细的数据记录的。
那么大一艘海船,制造起来很麻烦的,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多。
造船厂建造在城市内,想要悄无声息的制造超标的船只,还真的是不可能的事情。
海船被放在船台上,超没超标,稍微懂一点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所以,大明海盗中的超级大势力,像是李旦啊,颜思琦啊,郑芝龙啊,刘香啊等等人物,虽然能够钻政府的空子,轻松的拉出几百上千艘的船只,组建自己的船队。
但是在吨位上,还真的没有几家敢于公开的建造超标的“大船”。
这样一来,王国那全部排水量超过200吨,有很大一部分有着300吨排水量的“大海船”船队,真的就是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
更何况,哪怕是有了大船,海盗们也没有办法弄到足够的火炮。
那些普通的小佛郎机炮之类的东西,大海盗们确实是能够私下里制造出来,但是所有的,炮管重量超过了200斤以上的火炮,那就不是普通的铁匠铺能够弄出来的了。
这可是比海船更加高科技的东西,有船无炮基本上是所有的,没有国家背景的海盗们,共同的难题。
没有火炮,海盗们只能使用跳帮作战,这种落后的战斗方式,死伤率可是非常高的,动不动就是两败俱伤的下场,让海盗们人财两空。
而且,这种没有足够火炮的海盗船,在遇到炮船的时候,基本上就都是处于挨打状态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稍微往后一些的时代,有着国家支持的,手持私掠证的英国海盗们,能够力压其他国家的海盗,纵横四海,劫掠全球的最重要原因了,他们可是能从国家手中买到足够数量火炮的。
那一次的大巡游,可是扫灭了好几个对王国商船动过歪脑筋的海盗,顺便帮着王国在大明的运营商们消灭了一些抢生意的海商。
这么多的带着火炮大海船,那真的是惊吓到了大明海域的那些海盗势力。
那一次的武装大巡游,算是彻底的震慑了没有被消灭的大明地区的海盗势力们,宣扬了王国的海上武力。
实际上,那一次,陈信原本的意思,是想要彻底的消灭掉所有大明海域的海盗的。
但是,当开始武装巡游,并消灭了几个海盗团伙,得到了某些情报后,陈信再也不敢做这种梦了。
虽然王国的船队拥有这极强的战斗力,基本上连最小的那种武装商船都有着碾压海盗单艘海盗船的战斗力。
但是,王国的船只数量太少了,各种战舰、运输船、渔船、商船等等加起来总共也才200艘左右。
这么一点点的数量,要说是沿途进行威慑的话是没问题,但是,想要彻底的消灭大明那足足好几万以上的海盗船,那真的是在痴人说梦。
所以,这么一次代价昂贵的武装大巡游,最终也只能是一次威慑而已。
好在,舰队做的不错,从那以后,连续几年时间,虽然亚洲海域上海盗行为还是没有彻底的停止过。
王国的海上运输船也还是偶尔的会遭到一些新入行的小海盗的打劫,但是,没有任何一家海盗敢于越过黄海到王国海域来活动。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半年前的那一次意外的冲突。
半年前,尼德兰联合为东印度公司,驻福尔摩莎(荷兰人对台湾的旧称)长官(不知道怎么翻译,只能当作是驻台湾最高长官)彼得·奴易兹,因为和华夏联合王国发生了一些纠纷,为了保住自己在联合东印度公司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