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情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所以不少朝代对于这个风闻奏事的权力是否授予御史都是有着争议的。
如果授予了风闻奏事的权力,这样御史容易滥用权力,滥用这个权力后果也不小,也是容易造成朝廷无法正常运转。可是如果不授予,这样也会让很多御史遇到了事情过于明哲保身,不敢随便说话。这个在古代都是一个难题,给不给都有问题。
“皇上,我认为如果给予御史风闻奏事的权力,那这样容易让很多人不敢认真做实事,生怕被御史抓住了问题,然后使劲抨击。到时我们那些办实事的官员,如何办事?”荆谋言说。
温彦博明显直接再次抨击说:“皇上,荆谋言赐宴是狡辩,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你不心虚,你怕什么?”
荆谋言同样反驳:“我不是怕?我不心虚,我怕什么?可是我却是为了朝廷的赤胆忠心啊!如果我们朝廷官吏都忙着应付御史,这样岂不是无法真正的办实事了?我们朝廷御史监督百官,并不是为了监督而监督,而是为了让朝廷更好的运转,更好的为皇上尽忠,为了百姓办实事。所以请温彦博温大夫摆正位置,你们是为了让朝廷更好运转而监督,而不是让你们成为我们朝廷拖慢效率的罪魁!”
温彦博立刻大骂:”荆谋言,你这个是狡辩!“
武士彟同样赶紧出来支持荆谋言,说:“皇上,我身为吏部尚书,我认为我们朝廷选拔官吏理应是为了朝廷更好的运转,是为了皇上尽忠,为了百姓谋福。监察御史的职责是促进更好的运转,绝非是为了监督而监督。如果过度过分的监督死咬,那这样不但不利于朝廷更好的运转,反而是让朝廷停摆!”
温彦博当然不干了,直接跟李世民说:“皇上,武士彟和荆谋言这话真的是岂有此理,这个完全是他们心虚的表现。如果他们不畏惧监督,那我们御史再怎么样,那也不会有事情。这个正好说明了他们其实心里畏惧,这才如此狡辩!”
荆谋言和温彦博在这里再次吵起来,明显是为了争锋这个监督权的属性。按照荆谋言的理解,监督是为了更好的行政,并非是为了监督而监督。如果过分的监督,反而增加了朝廷行政成本,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可是温彦博当然不干了,他现在可是御史大夫,他代表的是御史台的利益。温彦博屁股坐在了御史大夫的位置上,那当然不可能违背自己御史台的利益。如果风闻奏事的权力被剥夺,那他这个御史大夫可以说是最憋屈的一任御史大夫了。
“温彦博,你既然找我的晦气,那也就别怪我也去找你的晦气了。你不是刚刚上任御史大夫吗?我直接剥夺了你的风闻奏事权力,这样刚刚上任你也就被打了当头一棒。到时候我看御史台里面的御史们,还不知道如何骂你呢!刚刚上任就让自己的部门失去了权力,你这个御史大夫那可是要不得人心了!”荆谋言心里阴险的想。
荆谋言这么做,其实也就是不折不扣的报复。既然温彦博找他的晦气,那荆谋言马上报复回去。而且温彦博是刚上任的御史大夫,如果刚刚上任就让自己的御史台的御史们丢了“风闻奏事”的权力,这个对于温彦博在御史心目中的地位是一个残酷的打击。
一个刚上任的领导,就让自己部门吃亏,这样的领导如何能够得人心?谁都不希望跟着一个被人打脸的领导,一个领导被人打脸被人剥夺了自己部门的权力,那所有人都会骂这个领导无能,这样这个温彦博新官上任三把火都没有烧起来就被打脸了,如何还能够有威望?
至于李世民看着荆谋言和温彦博的吵架,双方都是那么大义凌然。荆谋言说为皇帝尽忠,为百姓谋福,所以必须要”放松监督“。可是同样,温彦博也同样高呼为了皇帝尽忠,为了百姓谋福,所以必须要加强监督。
这样也就形成了一个很奇特的悖论,如果按照荆谋言所说过分的监督,这样会让政府行政效率严重停摆,官员无法认真做事情,到处收到干涉,无法更有效率的执政。官员无法执政,那百姓同样受苦。
可是温彦博的借口同样也是合理的,如果不加强监督,那官员为所欲为,这样岂不是在放纵官员滥用权力,然后进行贪腐,盘剥百姓?
“两个都说的好像有道理,都说的煞有介事的!可是,你们两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为了党同伐异罢了。什么为朕尽忠,为了百姓谋福,都是借口,都全是借口!为了朕尽忠,为了百姓谋福,太好笑了!这些都是你们党同伐异的借口,你温彦博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力,然后这才打着加强监督的借口来抨击。可是你荆谋言,同样是为了自己的权力,为了尽快扩充党羽,为了更好的保证政策的执行,这才提出放松监督。”
“哼,你们两个,都是为了自己啊!什么为了朕,为了大唐,为了百姓,都是借口,借口!”
李世民看着荆谋言和温彦博在这里双方都打着为了皇帝为了朝廷为了百姓作为旗号,都在夹带自己的私货,都是打着为了皇帝为了大唐为了百姓的旗号在为自己谋取权力和私利,顿时感觉恶心透了。
“这帮官僚,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