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中华武将召唤系统>第五百五十一章 青彝族增兵

大晋430年二月五日,破虏军近卫军团的五个骑兵旅和十五个步兵旅,还有陷阵营的十万六千余人,经过一个多月的行军,终于抵达了襄州的州府龚阳城,襄州州牧冯子恒带着麾下的上百名文武官员,直接出城十里,来迎接破虏军进入襄州的这支援军。

破虏军近卫军团统帅王贲经过了襄州官员的引荐,见到了襄州州牧冯子恒之后抱拳说道:“镇远将军王贲见过冯州牧,这次王贲奉我家主公之命,带领九十万大军前来支援襄州,抵抗入侵我们大晋的东蛮军队,冯州牧,不知如今襄州的局势怎么样?”

如今刘基的军职依然是征虏将军,刘基麾下诸将,军职最高的就是镇远将军了,破虏军之中六大军团的统帅,都被刘基封为了镇远将军,另外破虏军七支精锐部队的统领,还有一些贡献突出的将领,也都被封为了镇远将军。

襄州州牧冯子恒对王贲苦笑了一声说道:“襄州目前的局势可以说非常糟糕,就在今年的年初,青彝族又向襄州境内增派了大量军队,根据本官得到情报,这次青彝族增兵的数量至少在五十万以上,而就在上个月的中旬,以青彝族为主的东蛮军队,对河东郡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攻势,在东蛮军队的这次攻势当中,河东郡太守高轨在郡府千阳城的守城战中阵亡,千阳城也随即被东蛮军队攻破,高轨太守原本掌控的河东郡和渔门郡,如今所有的城池已经完全落入了东蛮军队之手。”

冯子恒的这番话,并没有让王贲露出任何惊讶的表情,在带兵赶往襄州州府龚阳城的路上,王贲通过黑水台已经得知青彝族这次增兵的情报,以及河东郡和渔门郡被东蛮军队攻占的消息,而且这次青彝族不仅向襄州增派了五十万军队,还向涪州也增派了五十万军队。

王贲随即又问道:“冯州牧,那么襄州境内的东蛮军队,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动?”

襄州州牧冯子恒摇了摇头说道:“东蛮军队最近这一段时间,倒是没有什么大动作,东蛮军队的主力一直停留在了河东郡和渔门郡的境内,他们可能是得到了破虏军即将抵达襄州的消息,惧于破虏军的威名,所以近期才没有再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攻势,本官现在也只能指望王将军能把东蛮军队撵出襄州了。”

王贲沉吟了一下说道:“冯州牧,既然东蛮军队暂时没有什么大动作,那么本将军准备带领大军在龚阳城这里休整几日,毕竟我们这支军队经过了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将士们都十分疲劳,还请冯州牧给我们这支军队补充一批粮草,至于如何把东蛮军队撵回十万大山,我们还需从长计议。”

襄州州牧冯子恒点头说道:“请王将军放心,现在龚阳城内,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足够你我两军的百万将士消耗半年以上了,如果战事超过半年,本官也一定为破虏军筹到足够的粮草,绝不会让粮草的问题,拖了破虏军的后腿。”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扩军,在襄州州牧冯子恒所控制的一城二郡,如今州牧冯子恒已经聚集起来了二十五万军队,其中大约十五万人都在龚阳城,不过州牧冯子恒麾下军队的士兵,绝大部分都是紧急征调的青壮,所以州牧冯子恒麾下这二十五万军队的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以青彝族为主的东蛮军队攻占了河东郡和渔门郡之后,襄州州牧冯子恒可以说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每天都提心吊胆的,害怕东蛮军队的主力向龚阳城进军,就算有城墙之利,襄州州牧冯子恒依然没有信心凭借十五万军队就能守住龚阳城。

现在破虏军九十万的军队抵达了龚阳城,州牧冯子恒终于是松了一口气,至于破虏军把东蛮军队撵回十万大山以后,会不会赖在襄州不走,州牧冯子恒已经没有心思去考虑了。

在襄州河东郡郡府千阳城的太守府内,崮溪族土司果基务萨一脸不解的对青彝族西部大王乌蒙尔古问道:“既然乌蒙土司已经有意趁机多攻占晋国的一些土地,乌蒙大王为何在率领军队连续攻占了河东郡和渔门郡之后,停止了继续扩大战果?凭借襄州境内的晋国军队,根本无法挡住青彝族和我们崮溪族的勇士们,我们各族军队完全可以在破虏军进入襄州之前,再夺取一个郡或者两个郡,甚至打下襄州的州府龚阳城也不是不可能的!”

青彝族西部大王乌蒙尔古摇了摇头说道:“这次父亲虽然因为白苗族土司黎金宝生了重病,而改变主意准备趁机攻占晋国的一些土地,但是我感觉白苗族土司黎金宝这次病的太蹊跷,我不准备让军队太深入晋国襄州的腹地,攻占了河东郡和渔门郡,也是因为这两个郡紧邻十万大山,这样一来,一旦十万大山出现了什么变故,我就可以随时带领大军返回十万大山。”

原来以青彝族为主的东蛮军队,在晋国涪州刚刚吃掉了东南厢军十五万军队之后,在十万大山之中的白苗族却突然传出了土司黎金宝重病的消息,这让青彝族土司乌蒙阿果不禁产生了一些其他的心思。

说实话,对于十万大山之外晋国的土地、人口和财富,青彝族和白苗族数百年来一直都十分眼馋,不过青彝族和白苗族之间的仇恨实在太大了,几乎已经到了无法共存的地步,使得两族谁也不敢把主要精力放到晋国的身上。

这次青彝族土司乌蒙阿果的两位宝贝女儿被人劫走,嫌疑最大的就是一支晋国商队,而晋国朝廷又对青彝族要求归还两位公


状态提示:第五百五十一章 青彝族增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