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是一个二品官的夫人,她就是一品大员的妈,皇后也不能就这么轻轻的绕过,撒泼都敢撒到皇宫里来了,她当这里什么地方,她当帝后是什么,坐井观天之辈,真以为一个小小的燕城就能左右王法了。
所以怒了的王后,就那么瞪着乔木,让其跪了许久。死罪暂时记着,活罪你得先受着。
当然了这种程度的小惩处可以他这个王后这里就处置了,真要是把这位燕少城主的夫人上纲上线了,还得是王上那边来,最起码燕城要连带一个管教不严呢。
所以别看乔木这里跪着,王后这边要去前面请旨的。
前头燕阳那边也没闲着,燕少城主虽然每日上朝,可也不是每天都能同王上如今日这般近距离接触的,趁着机会正式的在王上面前提出辞呈。
王上没有什么借口能把燕城少主留在京都,要说到人质,根本无从提起,这又不是邻国质子,燕城主更是从没有武逆之举,燕城那是他大齐的国土,你把人家少城主留在京都,还想好不了,这不是逼着人家有二心吗,这不是逼着人家造反吗。
王上就是在怎么心眼小,也没法让人家给你守着边疆,你这里还扣着人家儿子,不让人家一家团聚的事情。
不光是让燕城主寒心,让边塞的将领寒心,也太让朝臣寒心。盈亏之间,王上无奈也只能选择最有利的。做君王要大度,要心怀宽广。
所以王上挺痛快的就答应燕阳了,还顺便询问有没有什么为难之处,只管开口,燕城主不在京都,他这个王上能办到的肯定都帮着燕阳办到。对于燕阳的优容可算是到家了。
至于外面谣传关于燕阳夫人的事情,王上可能得到了高人的指点,根本就没有提。
不过能够想想的出来,估计王后那边肯定要同乔木本人询问个明白的。不然为何把乔木特意招进宫来呀,想到这里燕阳就不太痛快。地位还是低了点,夫人被人招之则来挥之则去的。
不管这位帝王背地里如何,可就明面上,不关心地方财政,不关心地方民生,不关心地方守军,对于这等神鬼之说反倒如此关注,就让燕少城主对于这位本就没什么尊敬的地方,更加的鄙视了。
要说起来他们父子在燕城做的,为燕城百姓做的,更实际。燕少城主每隔十天半月的就出去巡防就不说了,就是燕城主在城主府里面那也是每日同幕僚,同属官们在商议民生民情,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消停时候。
相比之下,在京都也有小两月了,除了给王上训练了那么几天护卫,还是为了王宫的安慰,就没见过朝堂上有什么正经事,
也不知道是这京都朝堂的官员们太能干了,大小事情都不用同王上禀报了,还是这位大齐王上真的洪福齐天,在他的福运之下,就真的天下太平,无事可议了。
燕阳这个想法其实有点偏激的,王上在怎么不靠谱,可对于江山还是很在意的,别看在燕阳眼里王上没做什么事,可每日里也没闲着,兢兢业业的批折子呢,不过人家能让你一个二品的外任官看到吗。而且人家有内阁在呀,你一个外任二品从官搀和不进去。那可不是你的燕城。
再说关于燕城的民生,民情,乃至于边防,人家王上不会关心,那是不能关心呀。
燕城从大齐开国,基本上就是自制,众所周知那里地处偏远,民风剽悍,土地贫瘠。基本上就是一个不出产什么的地方。穷困潦倒是燕城在大齐人心中的形象。
王上若是开口,基本上回答的也就是这么几句话,那么,军费你是不是给人家补充点,谁都知道燕城不光是穷,他还是边境,燕城以外众多外族虎视眈眈。
人家燕氏父子都给挡住了,那是守住了大齐的北门,有困难你就一语带过去那不是圣君所为。再说民情,这么多年来都是那么贫困交加,你给救灾款吗,还是钱,真没有呀。有也不能给一个自治的一城之主不是。
所以这东西都不能问,只能暗自了解在心里就成了。再说了就是询问人家也不跟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孩子询问呀,燕城主那不是还在呢吗。
王上对燕城那是有心无力,只求他不脱空就好。所以不管是前朝还是本朝,只求燕城不脱空就好。
历年来燕城每年对京都奉上的年礼丰盛,王上回礼也很贵重的。可以说是来往很客气。相安无事。
当然了君臣肯定是分的很明白的。不然也不能那么优容后院里面翻天的乔木。
燕阳正在同王上客气:“该准备的早就准备好了,只等家姐住过对月,送回府,我们夫妻就可以回城了。有劳王上惦记。小臣来京都能得见天颜,领略王族风采是天大的福运,回到燕城定然同我燕城子民分享这份荣耀,让我燕城子民都知道王上的雄才伟略。”
虽然是拍马屁,可王上喜欢,除了后面一句雄才伟略,基本上他都能笑纳。还是很符合实际的。
就在气氛这么好的时候,王后那边的嬷嬷过来回话了。
作为闹事的两位大家长,王上也没有避讳燕阳,这事早晚都要让这位少城主知道的,两位嬷嬷回禀的很详尽,没有太过偏袒,也不用偏袒,就乔木那么做死的行为举止,什么都不用说那就是拖出去杖毙的主。
嬷嬷都觉得已经不必要在特意宣扬这位燕城少夫人的狂妄无知了。
燕阳脸上一片一片的红呀。
王上也有点不自在,自己这里安抚臣子呢,结果后院闹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