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书院每半年举行一次小比,每年要举行一次大比。小比在崇文书院举行,大比则是在大安宫举行。由于大比大都是由皇帝亲自主持,故而所有的人都会认真准备,希望能在比试中脱颖而出,得到皇帝的认可。
韦幼青听李承宇要自己留下来看大比,心里一动,因崇文书院向来是由章树元把持,韦幼青并不过多关注崇文书院大比之事。只是今年却是不同了。一位名叫解茗的来自闽地的新晋进士,得到了时文儿的关照。
韦幼青并不知道这个解茗是做什么的,只是时文儿亲自到洛阳候府去找韦幼青,让他帮忙一定让这位新晋进士能在大比中拿到前十。
韦幼青特地去书院暗地里查看了这个解茗,却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韦幼青猜想着时佳儿便是从闽地往雷州投亲的路上,遇到的允王李岳华和自己一家人,时家应该在闽地有些亲戚才是。
韦幼青虽然知道自己的身世,可时佳儿与时文儿的真实身份,还有其中的各种曲折,因里面牵涉许多人,也牵涉到韦家的脸面,一直是当年几个知情人忌讳莫深之事,连韦幼青都不知内情。
时文儿的这个要求不算什么,韦幼青觉得义父轻易不要求自己为他做什么,更不要说这位进士在半年前的贡试中表现很好。
虽然大比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可按照惯例,大比的题目却是由学部在大比前拟定出来,然后由相公亲自密封,等到大比时再取出来分发给众人。
与贡试不同,大比的试卷是要遮住名字在朝堂上公开传阅的,传阅后由群臣推荐,按推荐人数的多少排出名次,拿给皇帝看的,一般只有排名在前边的几份试卷。
一般情况下,只要能过皇帝的眼的试卷主人,可以提前离开崇文书院,到各处任职。
遮住名字这件事对时文儿这样的法器大家来说不是问题,剩下的就是推荐人选。
事实上每年大比的第一名最多也就三四个推荐人,若是人太多了,反而有结党的嫌疑,故而眼下解茗只想拿到前十,有两个人推荐即可。找两个人推荐一下一份水平本就不弱的试卷,对韦幼青来说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大比在大安宫最外围的文华殿举行。这一天虽然天还不太冷,却飘起了小小雪花,阴冷的天让人心里粘腻腻的。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众学子的热情,一大早一大群或年轻或年老的学子们在值日官的带领下,从大安宫西门庄严肃穆的鱼贯而入,迎接他们人生中这次重要的大比。
进了前十就可以提前结束崇文书院的读书生涯,正式进入仕途。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也是人生的一次上进的阶梯。
韦幼青不是文试的主考官,此刻他安静的坐在文华殿大殿的一侧,看着这群学子入殿安坐在属于自己的席位上。
诺大的文华殿鸦雀无声,只有值日官清脆悦耳的唱名声。他们是半年前举行的崇文书院考试中录取的四百名进士,这次大比的另一个意义,是要在皇帝面前给这四百名学子排好座次,选出前十,成为天子门生,直接赴各处做官。
章树元坐在韦幼青的对面,权倾朝野的老相国两鬓斑白,一双布满皱纹的眼睛却炯炯有神,威严的注视着听到唱名陆续走进来的考生。
“解茗!”韦幼青听到值日官报出这个名字,转过头来看向走进来的这位年轻书生。
解茗,来自闽地,出身于闽地一个小地主家族。在家中排行第二,兄弟三人。
这解茗的样貌却不像他的出身那样平凡,虽说不上身躯伟岸,仪表堂堂,却另有一种清冷出尘,让人忘俗。
他淡然的在内宦们的引路下走到自己的席位坐下,云淡风轻的样子不像是参加御前考试,却像是在赴一场无关紧要的约会。
韦幼青打量着解茗,又看了看四周,章树元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来自闽地的学子,他的眼睛落在另一个年轻学子身上,此人正是户部侍郎孙博宁的侄子,来自江南的孙望庸。
孙博宁、武修能与武修成兄弟这三个人,是李承宇身边仅次于米粒儿与韦幼青的宠臣。李承宇对其信任的程度,不亚于一直跟着自己的夏铮苏。
章树元会注意孙望庸,并不是因为他是孙博宁的侄子,而是他此次进京,带来了妹妹孙望鸢,一个喜爱男装,清丽潇洒的,身姿形态像极了时佳儿的姑娘。
孙博宁从小跟着李承宇读书,对李承宇与婶娘时佳儿的关系了然于胸。他料定自己的侄女儿一定能得李承宇的欢心,让侄儿孙望庸入京时将妹妹带来。
这个女孩儿一来到京城,便被孙博宁通过章皇后献给了李承宇。果然如孙博宁所料,此女一入宫,便甚得李承宇的欢心。
章晓松让孙望鸢入宫,为的是打破温德妃的专宠,如今如她所愿,此女的到来分走了温妃大部分的宠爱,章晓松固然高兴,章树元亦有把孙家叔侄纳入自己一党的打算。
温德妃却没有在意,所谓专宠也不过如此,李承宇根本不近女色,每个月入后宫里来不过一两次,为的是堵群臣悠悠之口。肯来温德妃处,不过是温妃不爱说话,李承宇觉得温妃这里清静。
温德妃知道李承宇的心病,他根本不想立自己眼前的这两个儿子为太子,他想还政与李承嗣的儿子弘王。只是现在弘王不知所踪,此事才没有被提起。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好争的呢?
李承宇最后出现在文华殿,他的到来使这平淡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