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扩建,青石宫的外墙都要拆掉一段或几段,然后再重新修补。好在青石宫的围墙很薄,拆起来并不难。唯一的问题是潘兴心疼拆墙的石砖,希望拆墙的工人能够尽可能的保证石砖完整,因为有破损的石砖会影响青石宫的外观,是无法用来砌外墙的。
如今的青石宫已经有了一点宫殿的样子,已经没人会把它误认成特大号的乡间别墅了。不单是青石宫,拜伦斯城也已经变了模样。这座城市已经相当繁华,城区周边的树林平均每半年就要被砍伐一次,或是用于建设附属村庄,或是用于扩建城区。从去年开始,拜伦斯城开始探查城市周围的矿产资源,至今为止还没能发现矿脉。
其实拜伦斯城所在的地块下面基本都是水,还是地下的流动水源。在目前已使用的地块内,随便找个地方往下挖,最多挖十米就能见水。这意味着拜伦斯城已经开发使用的地区无法建设太高的建筑,青石宫的六层建筑已经是极限高度了。
这一情况让麦尔不止一次的担心拜伦斯城的安全。按照现在所掌握的情报,地表以下十米的位置全都是水,如果只看拜伦斯城使用的地块,这就是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城市,毫无安全性可言。
随着探索的进行,麦尔悬着的心才一点一点放了下来。经过两个月的调查,探索队发现只有拜伦斯城,及其周边大约三公里的地区的地表层比较浅,更远的地方地表厚度就变得正常了,往下挖几米就会发现撞到岩层。
当初二草一选这里建据点,就是因为这里取水方便。她只是一个不法势力的首领,不需要考虑太长远的事,只要据点安全方便就可以了。麦尔却必须得考虑长远的事,正常来说土地是不会漂浮在水上的,现在拜伦斯城所在的土地能在地下水的上方,不是说拜伦斯城城区的地表真的漂浮在了水上,只是它没有塌下去而已。
它为什么没有塌下去呢?麦尔也不清楚。也许是地表足够结实,又也许是树木粗壮的根盘住了土地,总之它就是没有塌下去。
虽说拜伦斯城现在很安全,但是拜伦斯城的百姓不敢太过放肆。大自然的力量是人类无法对抗的,如果拜伦斯城的百姓过度建设,滥砍滥伐,说不定哪天整座城市就会塌陷下去,全部坠入不知深度如何的地下水脉之中。
所以对于拜伦斯城的发展,麦尔和内阁大臣们一直都很慎重。他们尽可能朝着安全的方向开垦土地,尽量少砍树。最近羽昌年提出了一个新方案,他决定不再直接扩建主城区,而是隔着林区找一块合适的土地,先在这里与主城区之间修一条路,然后再开垦土地,在这里建设新城区。
这种扩建方式比较麻烦,但是胜在安全。主城区现在的规模已经让麦尔和内阁大臣们有些不安了,他们有必要把人口分散到安全地区,以降低主城区所在地块的负荷。林区的存在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安全感,羽昌年还决定在城区内大肆植树,减少耕地面积,进一步保证拜伦斯城的安全。
人类的担心可能是多余的,他们的做法可能毫无意义,但是担心是必要的,行动起来也是必要的。只要拜伦斯城塌陷的可能性还存在,王室和内阁就不会停止行动。
这天下午,麦尔批准了羽昌年的新提案。此时的麦尔和内阁大臣们想不到,羽昌年的新提案会在几百年后为拜伦斯城带来“露天的蚂蚁窝”这样一个不雅的绰号。
这种扩建形式会在林区中开拓出一个又一个有限空间,这些有限空间被一条条细细的通路相连,俯视看去与蚂蚁窝有几分相似。研发出飞行器和照相机的后人们在航拍了拜伦斯城的全貌之后,就给帝国的首都起了这样一个新绰号。
而在这之前,拜伦斯城已经有不少绰号了,例如“帝国心脏”、“自由之都”、“包容之都”、“种族万花筒”、“文化万花筒”之类的。不过最出名的绰号莫过于“水上危城”,后世的地质学家经过测算,发现拜伦斯城地表较浅的地块随时可能坍塌。要知道青石宫就建在地表很浅的地方,皇室成员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
当时帝国内部掀起一阵民谏热潮,核心区的百姓都在写联名信,希望拜伦斯家能够搬出青石宫,在安全的地方重新建造一座宫殿。拜伦斯家却不肯这样做,为了安抚百姓,当时的皇帝发表了那篇著名的《神与拜伦斯家同在》的演说。
“神若让拜伦斯家死,拜伦斯家就不求生。神岂能做错事,违背与拜伦斯家的约,使我们灭亡呢?若是神灭亡我们,必是我们先违了约。有怜悯和慈爱的神必不只因违约而灭亡我们,我们哪怕有一丝悔改之心,神就会给我们留下悔改的门,不因此灭绝我们。所以我们若是死了,一定是罪有应得。这是神罚,是应当庆贺的!”
演说中的这段话后来被刻在了神选阁的禁闭室里,犯错的皇室成员至少要抄写这段话一千遍,然后写一篇内容深刻的悔过书才能离开禁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