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梦幻初唐>第六百二十九章 人死如灯灭

十月,皇帝的御驾终于由并州回返长安.

李世民出去晃荡了快两年时间,灭了几个国家,然后志得意满的回来了.

结果,李世民刚一回到长安,殿中监、郢纵公宇文士及就死了.

这宇文士及,后世看过大唐双龙传的都应该知道,他哥哥是宇文化及,高手中的高手.

当然看过隋唐演义,说唐全传等演义小说的人也知道,这人是里边天下第二高手宇文成都的叔叔,宇文成都的老爹就是宇文化及.

反正了解隋唐的,不管是从正史也好还是野史小说演义话本也好,都能知道这宇文家族是隋唐,特别是隋朝以及唐初的时候那是赫赫有名的家族.

宇文士及老爹是隋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早年因父勋受封新城县公,然后还是隋朝的驸马,历任尚辇奉御、鸿胪少卿.

江都之变,宇文士及的哥哥宇文化及干掉了隋炀帝,然后立了位傀儡皇帝,自家老哥大权独揽,宇文化及也升官了,被封为内史令.

后来看到自己老哥不行,宇文化及就跑到长安投奔已经打入关中的李渊了.

后随李世民征战,升任中书侍郎,进封郢国公,武德八年,宇文士及代理侍中,兼天策府司马。李世民继位后,又进拜中书令,以后历任凉州都督、蒲州刺史、右卫大将军、殿中监等官职。

宇文士及深的皇帝信任,虽有有次李世民停靠在一棵树下,表示很喜欢这棵树,说道:“这是嘉木啊!”宇文士及便大加赞美,奉承的拍马屁.

惹得李世民大怒,正颜厉色道:“魏征常常劝朕远离谄谀的小人,朕还不知道是指谁,也怀疑是你,今日一见,果然不错。”

吓得宇文士及连忙磕头谢罪道:“宰相们经常犯颜直谏,弄得陛下手足无措。现在我有幸在您身边,不稍微将就一点,您虽贵为天子,又有什么乐趣呢?”

虽然,真的只是虽然,虽然被皇帝斥责是阿谀奉承的小人,但皇帝也就那么一说,对宇文士及的信任却是不减的.

在宇文士及外放多年后,皇帝征召他回朝,任命为右卫大将军,经常把他召入内宫,至半夜方才放出。有时恰逢休沐日,李世民也会派人驰马来召。但他生性谨慎,对于在宫中的事情,回家后从不向妻子透漏。皇帝后来又封他一个儿子为新城县公。

在右卫任职七年后,宇文士及再次担任殿中监,又加金紫光禄大夫,一直到十月份皇帝回到京师,几天后宇文士及死掉了.

这家伙好像就等着皇帝回朝然后好赏赐,追赠他官职似得.

只是,有句话叫秋后算账,不是所有的都能人死如灯灭的.

宇文士及虽然深受重用,宠信多年,但他得罪的人也不少,活着的时候人们拿他没办法,可他死了以后,就只能由着别人来整他了.

宇文士及死后,皇帝就追赠他为左卫大将军、凉州都督,陪葬献陵,并赐谥恭。

然后对于追赠的官职,大家没什么反对的,毕竟只是追赠又不能当饭吃,可是对于谥号为恭就有很多人反对了.

就像隋炀帝的谥号一样,炀就是他的谥号,也是对他一生功过的总结.

在古代,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比如千古一帝秦始皇,其功绩和过错,不仅难以给出定论,也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所以,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

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谥,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是恶谥,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一般用作朝代中后期君主,如明末崇祯皇帝追谥为思宗。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

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一般由礼部主持,在皇帝同意的情况下赐谥。谥(亦作谥)号,就是王、公、卿、大夫(自汉代起则是皇帝、大臣、亲贵、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一般来说,死去大臣的谥号在礼部主持挑选陈奏,然后皇帝都同意的情况下,这个谥号是定下来不会变了.

但是,唐朝是个例外,在此之前都不会再变,但唐朝却有个规定那就是议驳制度,即由太常博士议上,若名实不相符,给事中可以驳奏再议.

就是说皇帝赐下的谥号如果大臣,特别是御史台的给事中等大臣不同意的额话,是可以驳回去重新议定的.

但一般来说是不会有人这么干的,还是那句话人死如灯灭,人都死了,不管什么仇什么怨的都该消了,皇帝都赐下谥号,也就是说皇帝都觉得这个谥号没问题,也就不会有人惹人嫌的出面反对.

但宇文士及这次却有人反对的,皇帝赐谥号恭,这个恭在谥号里就是一个大大的褒谥,排在上谥号的前十几位里,算是一个非常好


状态提示:第六百二十九章 人死如灯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