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明谋天下>第七百三十九章:老狐狸的眼光

按照内阁的惯例,一般是由接手奏疏的阁臣直接票拟,然后送进宫中去的,但是遇到有些军政大事,就并非一个阁臣可以决定的事情,这个时候臣会议,共同拟出一个条陈来,送进宫中御批。

而今天叶向高的这份奏疏又很特殊,他议论的肃清官场之事,而众所周知的是,就在前几日,老首辅刚刚在司农寺上呈了一份清吏疏,请求天子安稳朝局,肃清吏治,天子的态度却是暧昧之极。

天子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只是说事关重大,令群臣上疏言事,再由内阁组织廷议,集众家所长,议定最终的清吏之策。

至此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天子有心整饬吏治,但是具体要如何做,却是令群臣一头雾水。

不过这不影响朝中众臣心中打起自己的小算盘,既然天子下诏命群臣上疏言事,那自然有的是人愿意上本,内阁这些日子以来,就接到了大大小小的不少本章,皆是议论如何肃清吏治的。

虽然纷纷乱乱,繁多无比,但是总的来说分成两派,一派是支持老首辅的定国清吏疏的,认为应当厘清诸衙门权责,遏制官场相互推诿的风气,提高内阁的地位,用内阁来监察六部及诸衙门的政务,以期令官场为之一新。

这个时候就能看出,王锡爵在官场当中有多高的声望了。

他提出的这本清吏疏,实际上很多建议,都损害到了朝廷大部分官员的利益,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无数人愿意追随老首辅的脚步,当然,其中一大部分都是先皇时的旧臣们,而且身上派系色彩都不是特别浓厚的,自从先皇故去之后,他们就自发的团结到了老首辅的周围。

而另一派就复杂的多,有资历深厚的老臣,也有充满拼劲的新晋科道清流,还有许多默默无闻但是联合起来力量也不小的酱油党,他们的奏疏大约汇集成为一点,朝廷建制自有其用,并无冗杂繁多之说,官场士风日下,实则因人而已,他们主张对官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考核审查,提拔德行出众的新晋官员,以此来治理吏治。

这一派的人,虽然来源复杂,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背后,都有朝中几个大的党派的影子,尤其是浙党,是这帮人当中的主力。

不过时至今日,朝中也没有大佬亲自下场,只是推出一些低等级的官员出来试水,上疏者官位最高的人,也不过是部院侍郎。

至于六部七卿和内阁辅臣,除了王锡爵之外,尚且无人公开表示过自己的态度。

由此便可以看出,叶向高的这份奏疏有多么重的分量了,虽然说叶向高只是一个吏部侍郎,但是和他联名上书的,却是堂堂的吏大臣。

虽然他们二人不是第一署名人,但是即便是联名,也足以昭示他们的态度了。

这可是这些日子以来,首次有六部七卿内阁辅臣当中的大佬旗帜鲜明的表达自己的态度,岂能不让人重视?

更何况再看这联名的三人,除了朝廷内的官职之外,李廷机和叶向高皆是天子近臣,帝党一脉,虽然经历了那么一场风波,让李廷机的威望大跌,但是仍旧改变不了他现在仍旧受天子倚重的事实。

前几天刚刚传出来的封赏结果,就明明白白的确认了这一点,也就是说,李廷机的表态,很大程度上就是天子的意思,也是帝党一脉的态度。

再说这个署名之上,还有一个吏部尚书孙丕扬的大名,有心人现在都看得出来,这位吏部的孙天官,现在是唯天子是从。

既然他都联名了,那么只能说明,这份奏疏有八成以上的可能是得了天子的授意!

也就是说,这份奏疏的意义就标志着,朝廷当中出现了第三个声音,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背后有天子站着,可想而知的是,这个声音不会弱于任何一个派系。

而这个新出现的声音,看似和前两个都有共同之处,但是实际上却有本质上的差别。

首先说支持王锡爵这一脉的,老首辅的整个改革方针都有一个大前提的保证,那就是朝局的稳定,对于一个执政多年的首辅来说,他亲眼见过张居正的改革又多么惨烈,所以他清楚这种通过高压强控的方式展开的改革是无法保持长久的。

张居正在时,他的新政无人能够置喙一言,但是张居正一死,他的努力便立刻就化为乌有。

有了这种前车之鉴,老首辅心里一直觉得,要真正的长久的将改革维持下去,就必须首先保持朝局的稳定,只有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团体,才能保持这个改革方针的持续性。

所以他宁愿一直等待,等到自己有能力将朝中大部分的势力都拉到自己的这一边,这样一来,他才有把握,自己的改革不仅会成功,而且会延续下去。

他不是不知道,所谓的重内阁轻六部会让天子心中不满,但是如今六部暗弱,六部尚书当中没有一个人以强硬著称,而内阁当中却是有着浙党和帝党这两大派系的带头人,甚至还有科道一脉极有威望的衷贞吉,只要能够和他们达成一致,那么朝廷的大部分力量也就握到了手中。

这才是他最初提出这个建议的用意,原本他以为,天子新晋登基,纵然会心有不满,也不会表露出来,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今的动作太快,手腕太强,短短的时间之内,就在朝局当中竖起了威望,并且拥有了足够和他叫板的力量。

早知如此,他就不该由着沈鲤和朱赓和皇帝争什么矿税之事……

状态提示:第七百三十九章:老狐狸的眼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