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络游戏>崛起于帝国时代>351章 一步到位的后膛枪

帝国时代系统出品,必属精品,本来赵杜天还在担忧系统会不会只奖励前世历史上,最初开发出来的不稳定后膛枪,炸堂卡壳的概率比燧发枪很坑!在得到任务奖励后,赵杜天的顾虑彻底消失,因为帝国时代系统奖励的正是赵杜天前世里第一款大规模运用,质量可靠,让普鲁士七周内打垮奥地利帝国的‘神器’——德莱赛步枪!德莱赛步枪可谓是划时代意义的步枪改革,在普奥战争以前,欧洲主流国家基本上没有多少人认同后膛枪的效用,这可不是单纯的绅士精神作用,德莱赛步枪以前的后膛枪,操作复杂不,还经常出现卡壳炸堂等事故,跟设计成熟的前膛枪比起来实用性真心不咋地!再加上一大堆保守的各国将领用惯了前膛枪,自然不愿意使用没有任何战绩的后膛枪!就连德莱赛步枪的发明国家普鲁士王国中,也有不少反对列装这款后膛枪的声音!据,一位普鲁士将军非常讨厌后装枪,他在死时留下遗言,要求在他的墓地上用前装滑膛枪放一阵枪声,否则他死不瞑目。一个瑞士军事代表团访问普鲁士时,检阅了普鲁士后装枪部队的瑞士将军边走边嚷嚷道“用嘴吃东西才是高贵的(指前装枪),瑞士射手从来不会卑贱到使用从尾部装填的‘枪’(指后装枪)来射击。”当然,在普奥战争后,所有反对的声音都闭上了嘴,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开始列装后膛枪!原因很简单,使用前装枪的奥地利帝国,败得实在是太惨太快了!系统直接将这一款德莱赛步枪成熟全套技术奖励给赵杜天,如何能让他不欣喜?这个时代的科技类似于拿破仑之前的时期,连前装线膛枪都没有普及,更别提后膛枪了!欧洲各国还停留在燧发枪——米距离内对射的程度,可想而知,一旦有效射程达到米的德莱赛步枪出现在战场上,会是什么情景?当然,步枪的有效射程并不是战争中真正运用的射程,毕竟人眼的瞄准距离是有限度的,在没有专业狙击镜的情况下,经过训练的士兵,能打中、百米开外的人体目标,就算不错了!这也是为何一战二战时期,枪械射程很远,但交战距离却远不如枪械有效射程的原因,打不着啊!理所当然的,狙击手也变得额外可怕起来!收到任务奖励的赵杜天,很快就在帝国时代辅助系统上,拉出了德莱赛步枪的数据,身为一个军事独裁暴君,赵杜天可以不用自己会造武器,但武器的性能数据必须了解!毕竟,独裁的赵杜天可不光光是政治家,还是大汉帝国的最高军事统帅,帝国参谋部的军事计划他都有参与,自然要尽可能多的为自己灌输军事常识!君不见,当年二战时期,无论是希特烈还是斯大林,每一次新武器的研制生产,都要亲临视察么?明白自家军队武器水准,是一个军事独裁者的基本素养!德莱赛步枪采用“针刺”发火原理弹丸、起爆药和黑火药全部装在一个圆筒状纸弹壳中,但起爆药不是装在弹壳尾部,而是装在弹丸底面中间的。当扣动扳机后,弹簧的力量释放细长的击针,从枪机前端刺入弹膛内枪弹纸壳的底部,并一直向前直至刺到弹丸底部的起爆药并将其引爆,继而点燃纸壳内的黑火药。在枪机被打开以前,其击针后部的一个扳手必须要先行移动,然后才能旋转并向后打开枪机,装填下一发子弹,再将枪机推到位并旋转关闭弹膛。在击发之前,需要用手将击针后部的那个扳手竖起并向后旋转到待击位置。早前的火枪,弹药都是由枪管前面装进的,而后装枪是子弹从枪械后面装进的。那么优势就很明显了。如果一个人要从枪口装弹药,那么人必须站起来,在缺少掩体的情况下,整个人都会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而后装枪不一样,使用后装枪,在卧倒的情况下就可以装填弹药,敌人就很难攻击到。而且德莱赛步枪采用了旋转后拉式枪机,使射速大大提高。德莱赛步枪的射速是当时各国部队普遍装备的前装枪的近倍。正是这两个优势,让普鲁士军队在七周内打败了奥地利军队。德莱赛步枪使用击针击发,但这个击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太长。击针过长会使击针经常接触灼热的火药而造成击针损坏。后装弹药是德莱赛步枪的一个优点,同时也是一个缺点。后膛的气密性很差,泻出的火药气体会干扰射手瞄准,严重的甚至会灼伤皮肤。当然,这在现在来讲是不可避免的!口径毫米(英寸)重量千克(磅)长度毫米枪管长度毫米枪弹纸壳橡果形铅弹装填方式后装射速-发分初速米秒(,英尺秒)有效射程米(码)供弹单发供弹任务奖励的德莱赛步枪技术是直接给赵杜天一个专业制造专家组,这些枪械专家不光可以制造德莱赛步枪,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造这款步枪!很快,在枪械专家亲手打造下,第一把德莱赛步枪出现在了赵杜天手中,这款步枪虽然已经完全可以进入战场实用,但对于看过抗日神剧的赵杜天来,还是太坑了……这个单发步枪打一枪装个子弹的步骤,比起三八大盖打一枪拉一下枪栓可要费劲的多!不过,赵杜天得到的可不仅仅是一款德莱赛步枪,还有附带的雷汞技术!相信用不了多久,第一款近距离战斗神器——转轮手枪就会问世!汉国轻骑兵也可以更换山寨版的转轮卡宾枪,摒弃其装填不方便的难题!可惜的是,拥有技术和真正列装差距还不,生产一只德莱赛步枪很快,但生产几万只德莱赛步枪可要用不短的时间!。


状态提示:351章 一步到位的后膛枪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