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至,青山书院前几天开始就休了冬假,该教的都教了,学生们回家温书也是一样的,考得上考不上全得看个人的努力和造化,何况夫子们也要猫冬啊。
因此柯建瓴也被母亲拉了过来,一个母亲三个孩子再加上两个丫鬟,早早的,六口人就浩浩荡荡的去了宁府,除了两个小的想找咚咚玩之外,苗氏也想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帮的上忙的。
来往多了,虚礼也就少了,大人孩子各找各的伴,只有柯建瓴跟着母亲和如琳,显得有些突兀,不只两个女人之间不能聊得开,他自己也不舒服,还不如让他在家里看书呢。
薛如琳也想到了,就和苗氏说道,“咱们两个去厨房检查那些材料,建瓴随我们一起也没意思,不然这样吧,我让丫鬟带他去绍儿那里吧,他们同龄人有话讲,怎么样?”
苗氏没什么可不答应的。
柯建瓴也觉得现在又不能返回家里,留在这里又别扭,虽然和宁绍不熟吧,但好歹都是男人,又是同窗,去他那呆一会应该也不至于被赶出来吧?
就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跟着碧竹过去了。碧桃则领了两位太太去了大厨房。
宁绍早就知道母亲今日的安排,他只想在房间里看书,不想和女人孩子们玩什么烤肉,在他看来那就是浪费时间,但母亲和妹妹殷殷期盼的眼神儿,让他拒绝的话说不出口。
心里想着手里这几书本就快看完了,得抽空去舅舅那里再换几本回来,里面要么是治世救国的大学问,要么就是知名不知名的大儒们的心血之作,看了之后让人受益颇多。
暗自决定今天抓紧时间看完,争取明天就去薛家一趟。正想着这事儿,就听见思明进来说碧竹带着柯大少爷过来了。
柯建瓴?宁绍头疼,这肯定是母亲的主意。他最不会的就是假装热络了,当然他也从来没觉得有这个必要。
柯建瓴的的性格倒是与他相反,他虽然也没有多想与宁绍相交,但是既然已经答应了宁伯母,他也就坦然接受了,打算好好和宁绍相处。在他看来,宁绍不是什么坏人,就是为人冷冰冰的不好接近,其人内里是什么样的他不知道。柯建瓴有个优点,没接触过的他不会妄下决断。
碧竹在少爷得低气压下说明了来意之后就赶紧退下了。宁绍不得不起身迎接柯建瓴,让他入座,思明端上了热茶水。
“宁兄,多有叨扰,实在是伯母和母亲二人有命,不敢违抗,再者,在下与宁兄同窗也确实应该多多认识。”柯建瓴不是拘束的人,一番话说的很坦然。
听的宁绍也不觉反感。他一向讨厌那些自命清高的假道学,像柯建瓴这样直白说话的他反倒会高看一些,柯建瓴在书院里也算名声较高的,为人却较为低调,比太傅家里的孙子吴序森之流好上许多,他今日进了自己这院子也不算太委屈了这一屋子书香。
“柯兄说的是,我平日甚是无趣,只要柯兄不嫌我这里枯燥就好。”
柯建瓴看宁绍虽表现不特别热络,但因知他本来就这样,这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就说道,“宁兄客气,有书有茶何谈枯燥?宁兄自在看书便是,容我也品读一本诗书,岂不安宁愉快?”
宁绍求之不得,请他自便。
柯建瓴拿起手边最近的一本策论文集看了起来,看了几章,觉得里面的范文有的水平不错,有的在他看来却差强人意,索然无味的放下了。看宁绍专心在看手里的书。也不打扰他,又随意的捡起一本看起来,却是一本连名字都没有的书。只有一个空白的封面,上面标注了年月和里面大概内容,这本应该是多年前某人写的读书感悟。
闲来无事,就顺手翻开看看,这一看,柯建瓴就被吸引了进去,著书之人把对传统经史子集的妙解它解都写了下来,简直句句精辟,字字珠玑,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将将看了小半本,就听到宁绍对他说话,“柯兄,不添茶吗?你久未动弹,杯子在内测,小厮不敢上前倒水。”
他才从美梦中醒来一般,难得激动的站了起来,期待的问道,“宁兄,这本书是何人所著?真乃当世奇人!”
“这是我外公所写的读书感悟,没有修订编册,还算不得著作,不过确实读起来大有裨益。”宁绍看了一眼他手里的册子答道。
宁绍的外公?那不就是薛锦吗?曾经当过先帝帝师的大儒薛锦!难怪了,一本无名无号的册子也这么让人难以放下。
柯建瓴是个谦谦君子,心胸广阔,到底还是个少年,脸皮不怎么厚。他激动又紧张的脸色发红,想了想话要怎么说,才对宁绍说出口,“宁兄,在下有个不情之请。不知……”
“拿回去看吧,不要损坏了,三日之后记得还我。”
幸福来得太突然,让柯建瓴有些措手不及,他是做好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的,没想到宁绍没等他话说完,就答应了他。“多谢宁兄慷慨,三日后定当原样归还。”
“好。”宁绍就是这么回答的。他并不觉得把外公的书借出去有什么,除了柯建瓴不讨厌之外,也算提早开始了舅舅施惠读书人的理想。
柯建瓴太高兴了,又提出,“我们这样称呼太为生疏,不知你可在意我称你为子西?你称呼我为文召。”子西和文召分别是二字的字。
宁绍就要皱眉,忍住了,虽觉得有点勉为其难,还是答应了。
柯建瓴对他疏淡的样子毫不在意。今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