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明1629>第四百三十三章:铁军十万入山西

一晃眼到了崇祯七年的十二月十四日,这一天,萧亦在征西前将军帅府内观看从山西发来的邸报,脸上出现少有的微笑。

在崇祯七年的十月,崇祯皇帝听闻农民军聚集陕西,便即诏令河南兵入潼、华,四川兵由兴、汉,山西兵出蒲州、韩城,湖广兵入商、洛,四省合剿农民军。

但是战果并未有所改观,十一月月二十七日,四省联军被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与革左五营等农民军埋伏于汉中,随之官军大败,总兵杨正芳、张士达等皆战死。

崇祯帝闻之立即将统筹战事的陈奇瑜下狱,并且诏令洪承畴挂兵部尚书衔,受命兼摄陕、晋、楚、豫、川五省军务,为五省总督。

洪承畴继任后,立即开始准备更大规模地围剿农民军,传檄五省募官军以剿贼。

十二月初,农民军高迎祥、李自成等部由陕东出终南山,进入河南,继而连克陈州,灵宝、汜水、荥阳等地,声势复震。

崇祯帝闻言,急令洪承畴出关与山东巡抚朱大典合力围剿农民军。

几月前风风火火的第六次扩招已经过去,那时候,萧亦率永安军斩首万级,阵杀多尔衮之余威还未散去,而各地关于朝廷与永安军一事上,亦是谣言四起。

用十人成虎四字来形容最为恰当,起初大同镇的百姓们听到的是永安军大捷,朝廷软禁报捷兵马,并且对封赏之事毫无决断。

这话传到整个山西时就变了个样,变成朝廷听闻永安军大捷后不但未有寸赏,反而对永安军去往京师的报捷兵马严加拷打云云。

等到这话传遍京畿各地,乃至整个北方时那可就是什么版本的都有了,行脚商游走在茶楼、酒馆等地说的是唾沫横飞,乐此不彼。

由此,各路官兵也是议论纷纷,永安军如此血战大捷也未尝获得赏赐,那自己为朝廷死战还有什么意义?

为了让这舆论散播的快一些,萧亦将飞骑泼洒出去大半,到了现在已经是成效显著。

看着从各地传回的信鸽卷信,萧亦嘴角一翘,自然知道如今这件事拖得越久,形势就对自己越有利的道理。

现在崇祯皇帝与朝廷就好似被自己架在火上烤,拼的就是耐力,不过在这种漫长的等待下,萧亦自然也要为自己手中添加筹码。

现在自己也算是与崇祯撕破脸皮,当然是拳头越硬说话的力度也就越大。

说起第六次扩招,因为永安军是头一次进行如此规模的扩招,所以萧亦还是有些忧虑的,担忧能否招募满额,会不会是自己太心急了。

不过现在看来,倒是自己多虑了,各地百姓的踊跃程度让负责招募的将官们都是始料未及,不仅是永安军招募满额,就连各地的分守振威营也皆是满额。

翻开桌上由董英华等人整理出来的文册,萧亦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

第六次扩招后,陷阵五营每营皆扩至两万,畴骑营从原本那八千经验丰富的飞骑中招募,最后勉强凑够了三千之数。

如此后飞骑营便是缺额数千,余下的人虽然没有成功进入畴骑营,但却都原地擢升,成为飞骑营的基层军官,少者也是伍长管带着五名新兵。

车炮营仍然是各营中人数最少的,但火炮数量却翻了个翻,原本永安军车炮营中常用的各类火炮只有一千余门左右,且皆是以小型炮为主,攻坚能力不足,就连上次聚落所之战时的那几千门炮,还是萧亦临时从各堡征召而来。

在第六次扩招后萧亦敏锐的发现,现原有的火炮已经不能满足永安军各营的需求,永安军毕竟不能总是集中作战,总会有分兵的时候,到那时火器就不会够用了。

那场战斗后意外缴获两门红夷炮,虽然这两门红夷炮还有很多不足,例如体型过于庞大,弹丸制作费时费力等等,但萧亦仍是十分重视,将其视作永安军火器的一次飞跃。

所以萧亦痊愈后第一时间便叫来齐浩光与王熊,让他们两人将手头的事都停停,并且以重金和极高的待遇在各地招募匠户。

最后让齐浩光与王熊两人挑选出一队人,以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匠户为首批人,成立永安军下属军械司,以齐浩光为主事,王熊副之。

此后他们两个人便带着一班经验丰富的老匠头日夜围在那两门红夷炮周围,琢磨着怎么能将这两门炮改进。

除了永安军将要首次装备重炮之外,萧亦也知道,重炮用于攻坚最好,但论起野战还是类似虎墩炮、碗口炮这类小型铜铁炮最适合,威力不俗且方便携带,自然要叫人大量制造,装配各营。

同时也没有放下新式火炮的研发,成立军械司后效率果然比原来的老式工坊提升了数倍,分工明确。

不过在红夷炮与新式小炮研发出来之前,永安军仍是装备着原来的火炮,只不过数量上增加了数倍。

如此下来,仅仅是陷阵五营的精锐战兵便足有十万之巨,此外又有飞骑营万余,畴骑三千。

历时六年,永安军终成规模。

缓缓走到堂外,外面侍立的两个婢女连忙微微一鞠,婉声道:“大帅,史将军他们已经来过了,见大帅在处理政务,便没有...”

点了点头,萧亦看了一眼大同镇暗黄的天空,缓步走出帅府,与早已等待在府外的标营骑手翻身上马,直奔南门而去。

等萧亦马蹄声远远而去,那两个侍女才敢悄悄抬头,看着萧亦已经远去的背影,粉嫩的脸蛋上满是羞怯。

.....


状态提示:第四百三十三章:铁军十万入山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