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悲愤异常的珍哥儿,宁荣二府的宴请倒是很快就准备好了。按着原本的打算,两家是准备分开谢宾客的,不过之后贾敬寻贾赦商议了一下,最终定下来是由两家联合宴请一次,又因着贾母的辈分最高,故而将宴请安排在了荣国府里。这倒不是贾敬不愿意花钱宴请,而是他想起了几十年前两家祖先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府贾源同时被太|祖赐封时的场景,若说当年的贾家是一门双国公,那么如今的贾家却是一门双举人。
……尽管档次跌了许多,可也聊胜于无罢,毕竟宁荣二府早已不如往昔了。
宴请的日子定在了九月二十三,据说是个极好的日子。至于宴请的具体事宜,赖管家自会安排妥当,也将邀请帖子派人分送到了各处亲朋好友家中。
然而,就在荣国府上下皆忙碌不已时,那拉淑娴却将单独将十二提溜到了跟前,探究的瞅着他,问道:“我记得当初十二你说铁定会让你爹通过殿试的,可如今看来,怕是没可能了罢?我倒的确不大清楚科举里头的弯弯绕绕,可也依稀记得,会试的通过率还不到十之一二。”
贾赦和珍哥儿如今都是正经的举人了,也就是拥有了参加来年会试的资格。然而,正如那拉淑娴所说,历年来会试的通过率甚至不到十之一二,换句话说,乡试吊榜尾的贾赦和珍哥儿皆不可能通过会试。
当然,对于这事儿,别说那拉淑娴了,连贾赦和珍哥儿俩人也都是心知肚明的。好在只要拥有了举人的身份,即便来年中不了,大不了三年之后再考就是,亦如宁国府的贾敬大老爷,当年也是考了两次后,才中的进士。
“他俩那么蠢,我有甚么法子?”十二满脸无辜的仰着头望向那拉淑娴,一副天真不谙世事的可爱模样。
然而,这一手对于那拉淑娴起不了任何作用:“别装傻,这里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是你故意截留了一部分考题?”思量了一下,那拉淑娴倒是换了一副赞赏的神情,笑道,“这样也不错,要真的是所有的考题都告诉了他们,万一泄露了却是不得了了。”
“娘您想太多了。”十二见装傻无用,干脆手脚并用的爬到了炕上,两条小胖腿一摇一晃的,面上则露出了与外表年龄极度不符的严肃认真,“当年,皇阿玛的确逼着我将历年来所有的科举答卷都看了,可事实上我看到的只有会试和殿试的答卷,并不包括乡试的答卷。”
这话一出,那拉淑娴明显的愣住了,可不多会儿,她便恍然笑道:“我懂了。”
不同地位的人看到的事情是完全不同的,搁在平头百姓眼中,乡试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可若是搁在乾隆帝眼中,乡试这种小儿科的考试,跟童生试又有甚么区别呢?事实上,乡试是每个省都有的考试,且题目并不相同。也只有通过了乡试,全国各地所有的举人才会纷纷上京参加会试。
会试,是入帝王法眼的第一步。换言之,乾隆帝就算要折腾十二,也绝不会让十二去背诵乡试答卷的。
“也就是说,你根本就不清楚乡试考了甚么,根本就不曾泄题?”那拉淑娴忽的挑眉道,“难不成你爹和珍哥儿都是凭借自己的真本事考上举人的?”
“怎么可能!”十二嗤笑一声,“我是不知晓乡试考甚么,可我会猜呀!这要是单知晓了乡试答卷,很难猜出会试的考题来。可要是反过来,先背诵了会试的答卷,却是很容易猜到前头乡试考了甚么。两者是有联系的,可惜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没有任何作用。”
那拉淑娴低头一思量,很快就明白了,旋即便伸手将十二揽在了怀里,又是捏脸又是揉头的:“好呀,我的十二是越来越鬼精了。只是如此一来,还不是证明你爹和珍哥儿都蠢得很?要不然,既然你猜到了考题,他们怎的还会吊榜尾?”
十二长叹一声,他家蠢爹本来就很蠢,当然东府的珍哥儿也聪明不到哪里去,这俩人简直就是半斤对八两,谁也别嫌弃谁。不过,在乡试这件事儿上,这俩人吊榜尾显然是必然的。
乡试共分三场,第一场考的是四书五经,第二场则是取经史子集的题写议论文,第三场却是时务策。总结一下就是,只要经史子集学到位了,想在第一场取得好成绩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第二场需要阐述自己意见时,却会遇到不小的问题,至于第三场却是需要结合经学理论对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若只是单纯的书呆子,估计后两场皆要跪。
“……然而后两场,尤其是第三场才是最为重要的。”十二露出了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不单是乡试,会试也是类似的情况。我估摸着当年政二叔叔就是倒在了后头两场里,毕竟他的基础学问还是挺扎实的。”
“那你爹和珍哥儿?”
“他们绝对是倒在第一场的。”十二无奈的摊了摊手,“不到一年的时间,根本就不可能真的将四书五经彻底读通,要是旁人能在第一场至少答对八成考题,他俩能答对二三成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我能猜到后头两场,对于第一场的考题是真没法子。”
倘若说时务策是实践题,那么跟经史子集相关的就是单纯的理论题了。然而,无论是哪个帝王,但凡他还有脑子,就知晓在满脑子之乎者也的老学究和懂得将理论结合实际写出精彩策论的人才之间,选择哪一位。
理论固然重要,可惜帝王不需要书呆子。
“娘,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