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仙侠修真>墨尘江湖>第七十八章 神门之乱(六)

: 阳非秋说着过往的事,胡云听得也是聚精会神,偌大江湖,藏污纳垢之所比开封城皇家库房中金银珠宝不知多了多少。> “……那一年我二十岁,即便谦虚着说,隐门之中年轻一辈,只怕没有一人在天资上面胜我一筹,那时候江湖上没有什么名人录,天下局势又极为动荡,武林中人明着暗着也会介入群雄争斗之中,隐门自然也不会例外……”

回忆起孩童时与父亲躲避战乱时那种仓皇,胡云自然知道兵荒马乱意味着什么,那是一种深深的恐惧,当时即便是一个小村子里,对谁最终能得天下也是众说纷纭,最终裁定的法子,也不过是用看哪个送信的途经村落,瞧一瞧他是谁家信使的法子来判别如今天下谁势力大而已。对于江湖而言,所说对天下大势更明了,视野更广阔,却不意味着江湖便能做出一个准确判定了。毕竟四十年前,谁又能想到如今稳坐江山的官家,不是姓柴、姓李、姓钱,而是是姓赵呢?

“当年,隐门是站在了大周一边?”

阳非秋被月光映在墙上的影子动了动,似乎是轻轻摇着脑袋:“不,隐门没有选择站边,在那个时候,武林中除却世家之外,即便是小门小派,也绝不会在乱世选择站边。否则一旦押宝押错,待天下大定,新皇帝便会开始清算……”

乱世之中的江湖,胡云这些年虽也是略有耳闻,但却因为没有在最动荡的时候投身江湖,是以在认知上,绝没有阳非秋感同身受的深刻。

“这么说,那些世家便能肆意押宝么?”

阳非秋明白,胡云虽然对于江湖已经极为了解,但这些朝堂上的阴谋诡计,利益纷争,却不能做到看待江湖事一般清晰明了,足谋多断。

“熙龙,你可别忘了,那些世家大多是一地豪强,他们即便是在太平盛世,那也是各为其主的,更何况是乱世?朝廷不会动他们,一旦动了他们,那就会起乱子,在江宁若不是司徒家先出手,而且在输了之后其手下的人与产业被楚家和司空孤瓜分,只怕朝廷就会亲自出手,那个时候,就会出现和扬州一样的情况。”

胡云从未想过原来江湖事务与朝廷之间的干系,当即冷汗肆流,喉结一缩一缩的,喃喃道:“没有哪个江湖人会觉得朝廷违约……”

“因此,虽说当年隐门正衰弱,也并没有在局势尚未明朗之时坚定地站到哪一方,直到那赵匡胤篡了位,于陈桥黄袍加身之后,中原局势才将将明朗了一些。”

“太祖……那件事?那不是在四十年前?再者说来,当初除却隐门之外,应当还有不少门派处于观望才是……”

阳非秋对于胡云的悟性很是满意,笑着道:“不错,在赵家平稳局势之后,洪门主便向赵匡胤去了封信,赵匡胤也回了信,当时我才十余岁,虽然被恩师看中,却也没有权力知晓信中内容,但从当年门中反应来看,似乎赵匡胤回得这一封信不太妙,自从那封信回来后,三使者面上一个月里皆没有半点喜色,恩师在那一个月内,也没有再指点过我武功。> 突然想起门史当中关于“神门中兴”、“六大派围攻魔门”的记载,胡云那两条眉毛便如同僵死之虫使尽浑身解数的最后一蹦,猛地在他两只眼睛上一缩一张。

“莫不是一个月后……便得来了转机?譬如说……本门……”

说着说着,胡云发现自己也听不见自己的声音了,的确,自己这个猜测实在太过惊人。神门不可能是隐门的翻版,更不可能陆沧海的出身,阳非秋方才才告知自己。但倘若隐门不是更名为神门,那么阳非秋又为何会尽心辅佐陆沧海呢?

对于胡云接下来那一番逐渐听不着,又极为破碎的话语,阳非秋也恍若未闻,他只是念着胡云说出的那两个字:

“转机……”

这声音似乎有些犹豫,又似乎经历了一番挣扎,直到最后才坚定了决心:“也算是有转机吧……只不过或许与你洪门主又寄出了一封信,是往北边寄去的。”

“北边……”胡云感觉自己鼻腔一塞,似乎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再接着,便是一股热流直冲脑门。

通敌叛国?

这四个伴随着热血,一同往胡云大脑涌去。

阳非秋笑了笑,又摇摇头说道:“不错,我本还想说要不要和你说说东晋时神门蛇鼠两端的故事,现在看起来,或许是没有这个必要了。正如你所言,隐门从来都是这样,自古有之,李唐之时,安史之乱中,本门便在长安城破之后,投奔了之后被定为反贼的安禄山麾下,几番反转,这才重归李唐……不过是成王败寇而已。”

虽是轻描淡写一句“成王败寇”,但胡云仍是怒火中烧,平日里胡云便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最厌恶那些弃国弃家,投奔贼人的大奸贼,但得知自己这一身武艺,来自于因为利益不合,便将家国抛弃的隐门之时,对于自己这身武功,胡云却也生出满满的厌恶。

“自此往后,隐门便投奔了大辽?大辽能拿出什么做交换?塞北草原?银子?美女?还是其他什么东西?天下武林豪杰,九成都在中原,隐门投奔了大辽,是想要做茫茫牛羊的江湖霸主么?再者说来,大辽没有多少江湖人,根本不需要‘以江湖制江湖’,隐门又能给大辽什么东西呢?”

一连串问题,好似连珠箭射出一般朝阳非秋射来,但阳非秋有哪里会有半分慌乱?他只是无奈地笑了一声:<


状态提示:第七十八章 神门之乱(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