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知道,这算是自己今天遇到的第一个坎,那就是和杨赐老爷子好好聊一聊深层次的合作了。
所以,刘鑫决定来一个“先发制人”,提前掌握话语权。
刘鑫从一旁随行的下人手上拿过那套已经经过标注的四书五经,来到了杨赐的面前,笑着说道:“杨老先生,祝你年年有今朝,岁岁有今日,这是本王自己标注过的四书五经,还请杨老先生指教。”
杨赐有些意外的接过刘鑫手中的那套四书五经,然后放在了一旁的茶几上,开口说道:“小老儿见过王爷,王爷你能够来参加在下的寿宴,实在是让在下受宠若惊啊,不过话说回来,王爷你的老师不是周公他老人家吗,而这套四书五经不是在周公之后才编著出来的吗?”
周公当然是比四书五经的著书时间早了好几百年来,因此杨赐才会有这么一个疑问,以为刘鑫手中的这套经过标注的四书五经,会是其他人给刘鑫准备的。
刘鑫倒是早就知道杨赐会这么问,所以刘鑫笑着摇了摇头,开口说道:“这就是杨老先生有所不知了,本王的祖辈在离开大汉之前,可是带着许多经典书籍一起离开的,而且一直以来也是作为本王这一支族人的启蒙读书,并且还是代代相传,本王的父亲才是本王的第一个老师,而这些四书五经,我们每一个族人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标注,注解,这样才能提醒自己不要忘本,所以现在本王听说杨老先生是当今大汉的文士势力中,当之无愧的执牛耳者,所以还想请杨老先生为本王指点一二。”
在听完了刘鑫的解释之后,杨赐饶有兴致的点了点头,刘鑫自己标注的四书五经的确有点意思,而且也算是自己和刘鑫拉进距离的一个好机会,毕竟昨天刘鑫给自己送上了一份“大礼”,现在也到了还自己回礼的时候了。
而且杨赐自以为自己已经猜透了刘鑫的想法,毕竟这些年来找杨赐“指点”的人可不少啊,比如袁家的那个不思进取的嫡子,就想借着一套别人标注的《论语》来找自己指教,妄图借助自己的“指教”一飞冲天,结果就被杨赐一眼给看穿了,这不可能是那个不思进取的袁家嫡子能够写出来的注解,最终被识破了阴谋的那个袁家嫡子,也就只能灰溜溜的离开了。
而现在刘鑫直接就送上来了一套四书五经,这让杨赐有些意外,毕竟想要好好的标注一本经典书籍,都必须要花大量的心血与精力才行,而现在刘鑫直接拿了一套四书五经出来,这让杨赐不得不怀疑刘鑫要么是粗制滥造,要么就是和那个不思进取的袁家嫡子一样,不知道找谁来做代笔者写了这么一套四书五经。
作为文士势力的执牛耳者,杨赐自然是不可能为了报答刘鑫之前的好意,便毫无立场,厚着脸皮的来赞美刘鑫了,毕竟如果杨赐这样做的话,那么杨赐就和刘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到时候如果刘鑫被别人看穿了真本事的话,那自己这个替刘鑫“站台”的人也会受到牵连,到时候自己就只能落下一个“识人不明”,“毫无立场”的名头了,总而言之,杨赐已经打定注意,不会随便的替刘鑫说好话了,除非这套四书五经真的注解的很不错。
刘鑫见杨赐在哪里一副“沉思者”的样子,不由得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杨赐十有八九是在怀疑自己这套四书五经的“成色”与真实性了,所以刘鑫很干脆的对杨赐说道:“杨老先生,还请你先看看本王注解的这套四书五经,相信不会让杨老先生你失望的。”
杨赐被刘鑫打断了思绪,便笑着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好好好,那小老儿就先看看王爷你的大作了,不过小老儿有一句话必须得先数十年,见过的四书五经的注解没有成千上万,那也至少得有好几百本了,所以小老儿的眼光可是非常挑剔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高的,如果王爷你注解的这套四书五经水平不够好的话,那就别怪小老儿我有眼无珠了。”
刘鑫呵呵一笑,点了点头后说道:“本王明白,杨老先生是一个爱书之人,是不可能昧着良心来评价本王注解的这套四书五经的,所以本王才会放心让杨老先生来评价本王注解的这套四书五经,而且还请杨老先生有一说一本王注解的这套四书五经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还请杨老先生能够指出来,这样本王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日后本王才能得以进步才是。”
刘鑫的这一番话深得杨赐的心,毕竟杨赐也担心刘鑫会好不讲理的让自己给这套四书五经一个好评,到时候就会弄得杨赐还真不好下台了,甚至还有可能会因此得罪刘鑫,这可是杨赐不想看到的结果。
现在刘鑫如此“通情达理”,杨赐也算是放心了不少,所以笑呵呵的随便拿起一本书来,开始看了起来。
而刘鑫也是一脸自信的坐在一旁,笑呵呵的喝茶吃点心,毕竟这套四书五经可是自己和苏佳专门注解出来的“大作”,可谓是融合了百家之长,也是从华夏这几千年来,各种四书五经的注解中,取其精华,弃之糟粕,才编著出来的一套划时代的著作。
所以杨赐这才刚翻了两页,还想感叹一句刘鑫用来制作书籍的纸张非常不错时,就被这套四书五经的内容所吸引,或者说是一脸惊讶的看着这套四书五经,因为这套四书五经中注解的内容大多是杨赐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内容,而且这些注解内容的水平可谓是极高的,并且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