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那边的情况目前还不明确,因为是战区,大明商人也好,外交官也好都已经撤走了,中国人可没什么玩命的精神,这种事他们一般都是躲得远远的,要真正弄清楚情况,那得等仗打完了,至少也得是停战之后。
反正李秀成是吃了一个大亏,怎么吃的亏,那就不知道了。
朱敬伦觉得他似乎有点小看英国人了,他本来觉得李秀成对付一两万英国训练的印度兵加上临时招募的乌合之众,应该是手到擒来,毕竟他们连法租界都攻了下来,没道理打不下英国人。
这几年大明对西方的了解比过去充足了很多,尤其是对西方军事的理解更加的透彻,因为向西方各国派去了大量的军事留学生的原因,甚至现在那些学生还大都在各国軍队之中服役,他们亲眼所见各国軍队的内情,应该是非常可靠的。
让人惊叹的是,这些专业的军官,发回国内的消息都表明,大家一致认为法国軍队最强。当然普鲁士军队中实习的军官,也普遍认为普鲁士军队训练非常好,纪律执行非常坚决,部队的纪律性很强。
朱敬伦也认为普鲁士军队肯定是强国法国軍队的,但是奈何大家都说法国軍队强大,而大家一致认定,英国陆军根本没什么威慑力,根本就没什么好怕的。
不由得朱敬伦不信,因为军官们发回来的消息十分详细,证据链非常清楚。
他们认为法国軍队强,这点是西方公认的,而一群留法军官在法国軍队之中实习,更是感染到那种强国軍队官兵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自信,这个时代法国陆军几乎打遍了欧洲,从跟英军一起击败俄国人后,法国人就有一种认识,认为他们回到了拿破仑时代的强大。
他们在意大利打败了奥地利,在土耳其打败了俄国,而普鲁士只是一个小国。综合实力向来无法跟奥地利和俄罗斯两大帝国相比,因此欧洲各国普遍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法国軍队已经实质上胜过了其他各国所有的軍队。
在法军之中耳濡目染他们的骄横,加上外界舆论的误导,很容易让留法的军官产生一种法军强大无比的印象。
朱敬伦虽然不认为普鲁士軍队比法军弱,但在这一系列事实面前也得承认,法国軍队依然是欧洲一流軍队,不是其他軍队能够比拟的。
而英国陆军,则被普遍嘲笑。
大明军官发回来的消息称,英军军官和士兵之间缺乏一种共甘苦的精神,军官普遍不爱兵,士兵多是为钱打仗,而且军纪败坏,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这也不怪他们有这种印象,英国实行的是募兵制,陆军是一种职业,加上海军的强大,有地位的人往往更愿意在海军中服役,这导致陆军中的军官和士兵普遍素质低,尤其是士兵,为钱参军的大多不是亡命徒就是爱尔兰的流民。
说他们军纪败坏也不是冤枉他们,軍队中流行酗酒、滋事,完全就是一副流氓做派。
另外他们还吸食鸦片,这一点朱敬伦早就注意到了,十年前收复广州后,他俘虏的那批英国軍官少有不吃鴉片酊的。
而英国軍队的腐敗,朱敬伦之前却不知道,他还以为英国軍队的管理很科学呢。但大明军官发回来的消息是,英军内部卖官鬻爵、后勤腐败、将不知兵?
由于欧洲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贵族统治的政治体制,19世纪上半期英军还在合法的施行“恩赐制”,由国王任命的官吏多由贵族子弟充任,軍队中就更是如此。最离谱的是,这些贵族子弟当官,完全不当回事,他们将花天酒地当作正事,当官的事情吗,花点钱雇人帮他们处理公务都行。
比如1786年,英国海军部财务处和陆军部主计处的处长,每年分别花费5百英镑和1千英镑雇人代理职务,官俸的剩余部分拿来自己用。内务部首席书记员查理·布理耶兹克本来有81英镑13先令的工资,一方面雇人干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又替大法官厅高级文官代职,每年拿到227英镑3先令的薪水。
这种情况,一直到1854年2月,英国政府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通过考试选拔文官的制度才开始被提上日程,这就是著名的英国公务员改革,经过长时间的争吵,在1855年5月21日,英国枢密院签发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英国才开始改变。
但每一项制度,不是说变就能变的,事实上这项制度完全推广是需要时间的,公务员制度推出后的十四年间,从1855年到1868年录用的9826名文官中,竟然有7033人未经任何竞争性选拔直接任命,完全经过公开竞争考试的只有28人,平均1年2人。
美国开国元老富兰克林曾经考察过英国,评价说“绝对的腐敗在这个古老国家的所有等级的人们中流行,从头到脚都完全堕落和腐敗了!”
文官尚且如此,军官只能尤甚,因为古今中外,軍队的权力都是更集中的,所谓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敗,这条定律不止针对中国,对英国同样适用。
軍队的腐敗令人发指,文官虽然实行任命制,但大都得到任命的都是贵族,贵族起码有基本的教育,可是軍队中流行一种卖官制度,军衔是可以买卖的,这在整个欧洲还是独一份,而卖官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真正敢明目张胆的卖官的,也就是很早的汉代,和满清王朝两个朝代,其他朝代即便做,也是特例,绝对没有形成制度。
英国